网站首页
媒体看新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看新医 -> 正文

天山网:省钱省时省心!在新疆看病更方便了,一部手机让专家赶到“身边”

发布日期:2019-08-08  点击量:

摆脱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用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

就能让“网”所能及的地方专家

尽快“赶到”,及时诊疗


8月6日

新疆医科大学

远程医学中心远程会诊平台

启动首例移动端MDT(多学科联合会诊)

既满足了地州医院及患者的疑难杂症诊疗需求

也使全疆远程诊疗步入移动新模式

8月6日上午,新医大远程医学中心远程会诊平台收到来自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申请。怀孕25周的孕妇田某因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以及1型糖尿病等病情,邀请新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感染科、产科和内分泌科多学科进行远程会诊。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伊力多斯·阿里什加入网上会诊室。

下午4时,新医大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中心内,呼吸二科RICU主任徐思成放下手头工作,拿起手机和PAD同时登入会诊平台;五号住院楼门诊内,正在坐诊的感染中心副主任医师胡利萍通过手机连线了会诊平台;远程高端会诊部内,产科副主任医师王志梅打开多屏显示器进入会诊平台;普通会诊部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伊力多斯·阿里什打开电脑加入了网上会诊室。相隔1600公里,乌鲁木齐数名专家与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师们共同“坐”在一起,对患者的疑难复杂病情进行讨论分析,手机、PAD、电脑等平台上均可同步看到患者的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单及住院诊疗记录。约半小时后,新医大一附院MDT专家出具诊断报告,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师提供了治疗建议方案。

产科副主任医师王志梅打开多屏显示器进入会诊平台。

“上午申请,下午就能远程会诊,科技发展这么快,看病真是太方便了!”患者田女士的丈夫说,快捷高效的远程会诊,让一家人避免了转院到乌鲁木齐的时间和花销,还及时控制了病情恶化,在看病的同时省时、省心、省费用。

“有时接到远程会诊通知,但因种种原因无法及时前往医院远程中心,特别是出差在外地的时候,确实没办法。移动远程平台建立后,随时随地就可以进行远程会诊,检验检查资料查阅起来也十分便捷。”徐思成说,移动诊疗让跨区域、多学科会诊更加便利高效。

王志梅也对移动远程会诊新模式十分认可,“地州有些急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很可能‘来不及’转院至乌市,高效的远程会诊能向患者给出及时的诊疗意见,减轻就诊负担,提供诊疗服务。”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师与乌鲁木齐多位专家连线。

一场多学科远程会诊顺利结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师们受益匪浅。参与会诊的医师说,多学科会诊方式能切实解决诊疗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打开手机上的“新医大一附院移动远程”APP可以看到,该平台具有音视频交互、病例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上传等功能,会诊端专家可在会诊过程中使用移动设备“面对面”和对方医生进行视频交互,对病人的病情状况、X光片、CT、B超、心电图等各类检验检查资料进行共享讨论。传统的固定场所会诊方式,拓展到不限时间、不限地域开展,为多学科参与会诊、“点名”专家会诊等诊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院远程协作覆盖全疆14个地州86个县市487家医疗机构;与国内51家医疗机构和国际41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搭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网。”新医大一附院远程会诊中心科长唐玲介绍说。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加大卫生健康信息化投入力度,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4.4亿元,初步建成自治区、地(州、市)和县(市、区)三级虚拟云平台,目前已有126家二、三级综合医院接入云平台,汇聚电子病历数据7000多万条,为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提供了基础保障。

“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的远程会诊,在全区如火如荼展开。目前,我区已建立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两个远程医疗分中心,远程医疗协作覆盖疆内600余家各级医疗机构,和百余家国内、国际知名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累计开展远程会诊20余万例,开展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和远程病理50余万例。远程医疗协作网推进优质资源下沉,让新疆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同质化医疗服务,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健康红利。

近年来新疆积极探索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搭建信息服务云平台不断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大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让各族群众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

资料图片

同时,新疆还出台多项便民惠民举措,如就诊卡绑定手机号移动充值、“快车道”工程精减压缩待诊环节、社保卡“就医一卡通”试点解决重复办理就诊卡问题;通过“信息系统+手机APP”方式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交流平台,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提供信息咨询、交流互动、患者反馈、健康管理等便利服务。

来源/天山网综合

责 编: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