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虫癌”抗争的肝胆英雄
出版日期:2019-08-06 A08版●社会广角 新疆日报

吐尔干艾力在翻阅医学书籍。
□文/图本报记者晁瑾
7月31日10时,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胆包虫外科主任吐尔干艾力带着医生在查房,他重点关注了7个重症肝包虫病患者,他们来自南疆贫困地区,在这里接受国家项目资助治疗。
“不仅是对患者,我们对患者的家属也已安排好食宿。”吐尔干艾力说,医院将为这些患者尽快安排完成手术。
当医生是他的初心。吐尔干艾力从小就被生命科学类的书籍所吸引,品学兼优的他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4个志愿栏里无一不是医学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的吐尔干艾力第一个实习的科室就是肝胆外科,他看到了很多饱受肝病折磨的患者,也认识了肝脏这个器官的神奇。
本科毕业后,吐尔干艾力考取了新疆医科大学温浩教授的研究生。当时在新疆,农牧区的包虫病发病率高,老百姓都称这种疾病为“虫癌”,吐尔干艾力和他的导师一起破译包虫病防诊治“密码”,为患者解困,与“虫癌”抗争。
肝脏是人体的“营养库”和“化工厂”。肝脏血管极其丰富,解剖极其复杂。他们的团队一边研究复杂的泡型包虫病的根治方案,同时在各地州帮助建立包虫病诊治定点医院,培训医生,让囊型包虫病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治疗。
责 编: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