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35个教师节,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深入宣传我校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先进典型,我们开辟《立德树人》专栏,推送我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讲好新医师德故事,让身边的教师典型带动感召全校教职工见贤思齐、比学赶超。
用心教人 用爱育人 用德树人
-—记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何惠宇教授

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三十余载;教书育人,神圣使命时时在;兢兢业业青春青丝渐渐白,她就是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教学名师何惠宇教授。自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口腔修复的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她常说,无论是当教师还是当医生都要有职业信仰,只有不忘初心,才能长久深入,只有教书育人,才能薪火相传。
用心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只有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能站住、站好“三尺讲台”。“听何老师讲课就是一种享受”,这是学生对何惠宇老师的评价。在她担任口腔修复教研室主任十几年期间,她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教学理念,重视课堂教学,善于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针对书本上抽象的理论概念,带领学生进入临床。在学生们学习口腔修复学课程时,何老师除了课堂理论的认真讲解,还利用课下时间将学生带至诊室,从怎么选择材料,到修复工具的使用,向学生展示如何完成一颗精雕细琢、如工艺品般的假牙,使学生更加真切理解所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在走上临床实践之前,真正掌握好技能,她组建了口腔实验技能实验中心,为学生们积极开展实验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且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对于学生的新想法,她从不给予否定,而是积极的鼓励大胆尝试。如果方案可行,她就会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
在她从教期间共带领本科生完成3次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等3次。她主持近六项国家级和校级教改课题,带领教师开展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不断形成了我校完整的口腔修复学教学体系。开展的以疾病为导向,回归学生主体,点拨导学,分层教学,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与连接教学内容等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好评。她倡导以微课、慕课的教学形式,加强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备课、授课水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竞赛促进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2016年教研室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2年口腔修复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5年口腔修复学由精品课程成功转型为资源共享课程,同年获得牙列缺损精品视频公开课与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而她本人荣获“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的荣誉称号。

何惠宇老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属于何老师自身个性的教学风格,“每次听她的课都有很大的收获,不光课本上的知识学得牢,还学会了融会贯通,”这是学生对她教学工作的评价,而她自己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和用心教人分不开。
用爱浇灌学生成长
何惠宇老师一直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始终把“爱”根植于她带过每一个学生,让爱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王星曾是何惠宇老师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教研室,担任了多年的教学任务,她在老师的身边感受着老师的言传身教,就是何惠宇教授这种以爱育人的教学工作精神感染着她,让她获得了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优秀实践带教老师称号。她常说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与老师密不可分。

“何老师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导师。”文静同学说,刚进校的时候,我们对科研还很懵懂,第一次做实验汇报,做得不尽人意,心情都很沮丧。但是老师将大家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道:“什么事都是万事开头难,每个人都是慢慢成长起来的,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始终要记得我们是一个团队。”听了何老师的话,大家调整了心态,经常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后来团队在“西部高校种植辩论大赛”上获得了铜奖。学生们总说何老师的爱,看似很平常,但却常常就这样点点滴滴温暖呵护着她们的心灵。逢年过节,许多外地学生不能回家,何老师都会请学生们到家里吃饭,亲自为学生们做一桌好吃的,让学生们感觉到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用德树立榜样力量
何惠宇老师常常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常常要不断更新自己的那一桶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王佳是何惠宇老师的一名学术型研究生,她说记得刚入学的时候,自己对科研知识一知半解,面临综述、课题的选择,陷入了无限恐慌,是何老师言传身教,以自身为例为她解惑,让她很快进入了科研状态。同时,何老师对科研的认真态度还体现在科研团队的传承与严谨。她说“我认为在科研的道路上,是大家给了我更多的快乐,也给了我更多的灵感与动力。在教学相长与科研求真的过程中,我才能不断反思,得到升华。”
何惠宇老师一直注重坚持科研与教学,科研与临床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她认为高质量的科研将会有效推动教学工作,希望以科学研究助力临床。记得在完成“3D打印可降解的组织工程骨支架的体外及体内实验研究”项目时,何老师从羊椎骨的购入,到研磨粉碎,再到各种材料的配比,以及3D打印机的使用到结果总结、撰写论文凡事都亲力亲为,用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开拓了他们的科研思维,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养。她指导的研究生周政,毕业后在石河子大学口腔医院担任口腔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并在2017年全国口腔教学会议讲课竞赛荣获一等奖。正是她这种孜孜不倦、事必躬亲的态度,让学生们意识到搞科研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并会成为未来实践工作中的基石。近5年来,何惠宇教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自治区级项目5项,发表SCI 5篇,科研文章130余篇。先后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培养研究生52名。

多年来,何惠宇老师一直在新疆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着,她所在的新疆医科大学口腔修复学教研室为基层医院培养输送了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身为新疆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惠宇带领全疆口腔医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促进新疆口腔事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针对——重度牙周病患者,松动牙方面的保留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此,何惠宇教授专门去上海进修学习圆锥形套筒冠修复技术,并通过继教班等形式,将此技术推广至外院及我区多地州,为广大牙周病患者保留患牙带来福音。此外,她还率先在疆内开展多项口腔新技术,如:CAD/CAM技术、前牙美学微创修复、CGF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等,为广大新疆患者带来福音。正是这种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患者的关怀,在患者心目中树立了品德高尚、认真负责的形象,获得了患者及家属对她的一致好评。
在何惠宇老师看来,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影响了学生的人生。有太多学生把何惠宇教授当做自己的榜样,正如有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最真情的流露,她说“何老师是我人生追逐的标杆,愿我到了何老师的年纪,也能像她一样精致优雅又雷厉风行,美丽乐观又精力充沛,遇见何老师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自此之后我便更加自珍自强,不再知易行难,这一切皆是因为老师的造诣与关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既是铺满鲜花的朝圣之路,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需要用满腔的爱去滋润,用无尽的执著去超越。从一颗钉子,到成为一面旗帜,何惠宇老师用她的心、用她的爱,用她的师德诠释着新医教学名师的风采。
供 稿:口腔医学院
责 编: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