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回眸2019】新医人这样爱国!

发布日期:2019-12-23  点击量:

编者按

这一年

在新医人的集体记忆里

“我和我祖国”是最美的旋律

“青春告白祖国”是最in的潮流

像“新医胡杨”一样

扎根边疆 奉献祖国

是新医人最深情的爱国表达

2019年,我们选择这样

向全世界最好的“阿中”比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一年,共和国走过了70个春秋,这首优美的旋律在全国高校师生中深情传唱,新医人也加入到这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大型告白活动中。由新疆医科大学近6000名师生参与拍摄的主题MV首次参与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拉歌活动,并在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平台上播出,连续多日在新疆广播电视台的各个频道播放。


视频:新医师生点赞我校“青春为祖国歌唱”主题MV

5月28日,主题MV正式开拍前的彩排,工作人员在拍摄间隙让87岁高龄的“中国最美医生”何秉贤教授去场边坐着休息。可何老却要坚持要守在现场。他说:“我现在能为国家做的事情很有限,既然参加了这个活动,现场就听导演的安排,不能因为年纪大就搞特殊。”何老的这句话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这一年,当大家都在礼赞中国、表白祖国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爱国?对此,老一辈新医人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汪师贞教授,直到临终时才放下了戴了一辈子的听诊器;姚秉礼教授,将自己的遗体捐给了学校用于医学研究。王国荃、张洵邦、芦月珍、乔若愚等一大批老前辈, 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新医辉煌的历史,为新疆医学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这是爱国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在新时代的今天,“爱国”已经成为新医不可磨灭的遗传基因,深深印刻在一代代新医人的血骨里。

视频:《陈坚:无问东西 忠诚为国》

这一年,84岁的新疆药学奠基人陈坚教授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自己的人生信条——“祖国强盛,我的责任”。这是新医人对祖国最动容的告白。

这一年,新校区的建设者们知难奋进、向难求成,用脚步踏平了坎坷大道,用汗水浇灌出日新月异,用奉献和汗水、严谨和细致、智慧和勇气,将百年新医的梦想变为现实,让新疆医科大学新校区横空出世,这是新医人对祖国最振奋的告白。

这一年,新医的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结亲干部们深情帮扶墨玉县的贫困家庭,为脱贫攻坚殚精竭虑,为民族团结身体力行,为农牧民健康保驾护航、为边疆稳定发挥力量,这是新医人对祖国最有力的告白。

这一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的马彩玲老师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教学才能,我只是一名教学医院的教师,我热爱我的学生和我的工作。”这是新医人对祖国最朴实的告白。

这一年,马依彤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继续向医学研究的巅峰一次次发起冲锋,成功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一举填补新疆医疗卫生领域的科研项目空白。这是新医人对祖国最硬核的告白。

这一年,成功研制了雌激素系列药品的高晓黎博士,让新源县农牧民仅马尿一项就能增收两万元。从教35年的高晓黎说:“教学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对教师而言,一切教改和科研都需要落实到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上。”这是新医人对祖国最长情的告白。

63年来,新医人带着“爱国”的遗传密码、秉承“忠诚与党、奉献人民”的红色基因,从新医校园走向天山南北,走进基层牧区,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忠实地为各族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新疆的愿景,为新医人的名片增添了无尚荣光,打下了鲜亮底色。

在新时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爱国”,新医人这样说!

校党委书记高发水在开学第一课上说:

  以新医事业为立足点,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在勤学苦读、矢志创新中练就过硬本领。

  以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荆棘丛生、浮云蔽日中把牢人生方向。

  以爱国奉献为落脚点,勇立潮头、争当先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中实现人生梦想。

在北京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维吾尔医学院院长库热西·玉努斯教授:

  爱国,就是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为新疆医科大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新疆高校青年师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医生、青年教师雷程:

  爱国,就是自觉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光荣使命,勇于拼搏、披荆斩棘,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五临床医学院的阿不都木明江·马木提在新疆医科大学首场“青春告白祖国”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上说: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为热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对祖国最好的告白。

新时代,我们究竟该怎样爱国?新医人选择这样做!



视频:9月30日,新疆广播电视台大型青春励志文化类节目《青春激扬中国梦》走进新疆医科大学录制。三位新医人走上讲台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思享课”。

获得国家岐黄学者和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的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刘红霞老师每天从早上9点忙碌到夜里12点,不是看诊、查房、讲课就是在看诊、查房和讲课的路上。无缝链接的日程安排,让刘红霞几乎没空喝水、上卫生间。

这一年,新医人在教学、医疗、科研、改革的路上不断寻求突破、努力创新,刘红霞教授这样的工作强度,几乎已经成为新医奋斗者的“标配”。

扎根牧区、服务牧民的新医人海沙尔放弃了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医疗人才紧缺的乡镇基层卫生院,成为牧民们信赖的好医生。三年时间里,他奔波在水西沟镇近5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穿梭于9个行政村的牧民定居点之间,行程5400多公里,累计为农牧民体检500多天。不仅如此,他用身体里流淌的罕见熊猫血多次挽救了一个个濒临枯萎的生命。

像海沙尔一样,63年来,从新医校园走出的毕业生75%留在了新疆,全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75%的医务人员出自新医。新医人在病人眼中,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好大夫。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关亚群教授潜心教学钻研,把令医学生们最发憷、最晦涩难懂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讲得生动形象、幽默有趣,成为学生们喜爱的“金课”老师。但关教授对待学生们的科学实验、论文的要求,却是出了名的严厉苛刻。她说:“对学生严格,是生命对医生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严谨,是医学的灵魂,也是医学教育的灵魂。”

这一年,新医的教师们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成长,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为学校改革发展倾注了心血、抛洒了汗水,诠释了不平凡的担当,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这一年,新医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收获了新医不平凡的2019。

这一年,新医人向利益输送的潜规则说不,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统筹大学和附属医院力量,联合组建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对药品、耗材、基建项目等实行集中带量招标采购,以量换价,节约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廉政风险,减轻了患者负担。

这一年,新医人手握重拳、全线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壮志凌云入九霄的激情,实现了教学、科研、医疗、扶贫等各项工作捷报频传。

这一年,新医人成功布局新校区,实现了“一子落地、满盘皆活”,为百年新医打开了一片梦想的天空。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服务、健康产业四位一体的航空母舰已经全面启航。

这一年,正是因为新医人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新医奇迹”,开创新疆医科大学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今天的新医人正浓墨重彩地续写着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新篇章。


新医人都是好样的!

回首来时路

新医人披荆斩棘、成果丰硕

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

新医人任重道远、使命光荣

在未来的日子里

我们要当好新时代追梦圆梦的新医人

用责任与担当诠释新医精神

用奉献与勇气表达爱国情怀

也许我们的歌声并不优美

但炙热的情感早已深深镌刻在

共和国的旗帜上!

来 源:宣传部

责 编: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