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16日,“2019医联体大会暨互联网+医联体建设与发展论坛”举行,此次论坛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主题为“优化整合、互联共享、协同发展”。自治区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于密萍副巡视员,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贾文霄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疆内外的87家医院200余名参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开幕式上,贾文霄校长在致辞时指出,医联体建设是对区域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在新医改背景下,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落地的推手,被赋予了新时期的重任。新医大一附院自2013年开始探索医联体建设工作以来,始终“属地诊疗、正确转诊、疑难危重少出疆”的目标,通过推进检查检验中心建设、门诊预约服务、挂网共享专科诊疗指南、专家下沉基层、学科协作共建、技术精准帮扶、远程医学联动、专科联盟推进等多种方式,为提升109家医联体单位的同质化管理、同质化医疗、同质化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新医大一附院将继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真正实现和成员单位的连体又连心,为符合国家政策、契合基层实际、顺应群众需求的互联网+医联体建设与发展助力。

自治区卫健委于密萍副巡视员说,希望通过医联体大会的平台,有关各方在政策、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中集思广益、携手同行,解决好当前我区医联体建设中的瓶颈及困惑,助力我区医联体建设与发展,助推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扎实落地。


贾文霄校长分别与医联体代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程庆林书记、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管克平院长签署首份新疆医联体双向转诊协议。会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11家首批医联体双向转诊签约单位授牌。

医联共建促发展,拓展思路话未来。开幕式后,新医大一附院杨毅宁副院长以“互联网+多模式医联体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为题做了开篇演讲。《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李华才执行主编的“基于互联网的医联体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科研处处长郭秀海教授的“移动卒中网络建设——CT移动互联,防治并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魏国庆教授的“科技引领、智慧医疗—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共事业发展部王淼部长的“华西医联体建设实践与思考”;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东方医院院长、贵州省锦屏县医共体理事长王玉来教授的“医共体建设的难点与对策”;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医疗健康科学大数据工作室副主任冯彬教授的“县域医共体互联网医院及分级诊疗”;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的“以健康为中心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圳城市医疗集团的实践分享”等专题演讲。集中展示了医联体建设发展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和研究型成果,可谓精彩纷呈,让人受益匪浅、解惑甚深。

随后,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精准医学中心主任卢晓梅;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邹小广;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拓宽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哈密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何玉芳代表不同模式的医联体建设模式分别做了精彩的经验分享,阐述了互联网+医联体建设与发展的精髓和理论实践。精彩的讲座深深吸引着听众,会场座无虚席。

此次论坛,紧扣“优化整合、互联共享、协同发展”的核心,安排了直观的平台演示,来自全疆各地州、各级医疗机构、各级卫健委的学员们对远程心电、影像中心、远程医学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科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