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同探讨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要义,推动医学人文教育与“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度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10月18日,“生命之问与时代之答——医学人文教育与‘大思政课’融合发展”学术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刘涛参加会议并讲话。
刘涛表示,面对新时代提出的“生命之问”,医学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动医学人文教育与“大思政课”融合发展,是回应时代呼唤、培育仁心仁术未来医者的关键路径,对于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从哲学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生命之问”进行了深刻解读。大家一致认为,“生命之问”关乎生命的价值、尊严与意义,是医学实践的根本指引。当前,在技术发展、文化多元的背景下,这一命题被赋予新的内涵,包括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坚守医学公益性,以及推动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论坛重点讨论了如何依托“大思政课”平台,推动医学人文教育落地。多位专家分享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的具体做法,例如:组织学生赴边疆、基层开展医疗社会实践,在服务中体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邀请“最美医生”、援疆医疗队员等先进典型进课堂,以真实事迹传递职业精神;在专业课中融入医学史、伦理、沟通等内容,实现思政教育与人文素养的融合。
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就推进医学人文与思政教育融合达成共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人文目标纳入人才培养与思政教学体系;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模拟、叙事医学、案例研讨等方式增强教学互动与思考深度;三是加强师资建设,推动思政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协作,打造复合型教学团队。
本次论坛为医学人文与“大思政课”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凝聚了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共识。未来,论坛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相关研究与教学创新,为健康中国、健康新疆建设培养更多有温度、有担当的医学人才。
论坛由由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研究基地、新疆医科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德医双行 筑梦医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团队、新疆医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基地主办、新疆医科教育联盟协办,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