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医科大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风采展播
立德树人,初心如炬;躬耕教坛,使命如磐。
他们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是学生心中的“明星教师”。有的深耕讲台数十载,春风化雨育桃李;有的勇立教改潮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还有的把科研做在边疆大地上,把论文写进人民健康事业中。他们,就是新疆医科大学首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优秀教师的故事,感受新医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希望更多教师见贤思齐,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十二载春秋寒暑,足以让青涩走向成熟,把坚守淬炼成信仰。对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老师杨晓萍而言,那庄严的医者誓言,已不仅是入学时的初心,更是课堂上一丝不苟的讲解、实验室里严谨的示范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怀与培养。
她以白衣为甲,执三尺讲台,在临床与教育之间穿梭,用十二载的光阴,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书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担当。
医教融合,深耕杏坛结硕果
每天早晨8:30,十二年如一日,在健康管理中心一楼大厅,大家总能见到那个短发精干、步履生风的身影——她就是杨晓萍。这份风雨无阻的坚守,源于她一个质朴而深刻的信念:如果说医院是在生命危急时伸出援手的“救命者”,健康管理则是在日常中筑牢防线、让人们远离医院的“护佑者”。

作为健康管理学院健康体检部的党支部书记,杨晓萍以校级“五好”党支部和首批院级“样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团队的发展动力。在医疗实践领域,她锐意创新,致力于打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不断深化慢病管理服务内涵,探索“多病共管”健康管理新模式,逐步构建起以“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这一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健康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更反哺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该模式为《健康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提供了鲜活的一手案例。学生们在参与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得以直观领悟健康管理的精髓、掌握实际操作流程,真正实现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未来职业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行医有温度,育人有光芒。她潜心钻研《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健康管理学》等核心课程,将前沿理论融入生动课堂,年均承担逾200学时的教学任务,并参与了教育部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成功申报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工作,为专业与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三年来,她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屡获殊荣,多次荣获自治区及校级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包括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并参与编撰专著多部,成果卓著。
深耕科普,播撒健康希望之种
作为全疆第一批获得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健康管理实践者,杨晓萍深信,一名优秀的健康管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更要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到社会大众心中。为此,她系统构建了健康科普“五个一”工程,为健康知识的传播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平台。
她独具匠心,探索建立的“知信行”模式,将专业的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形式,有效地将“我的健康我负责”的主动健康理念植入公众心中,不仅有效提高了人民的健康素养,更成为她培养学生的重要实践课堂。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一届届学生积极投身健康科普事业,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有的同学组织了健康知识宣传小组,深入社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有的同学积极投稿健康科普文章,为传播健康生活理念贡献力量;有的同学踊跃参加各类科普竞赛,在全国健康科普赛道上展示新医学子的风采。
近三年,她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新疆科普奖,连续两届获得自治区“强国复兴有我·健康科普聚力”科普比赛二、三等奖。

双向成长,教育照亮前行路
教育是一场双向的成长之旅,杨晓萍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塑造价值观的“熔炉”。2018年,作为刚成立的健康管理学院首批本科生导师,她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与蜕变。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谈及自己的“三进两联一交友”学生时,杨晓萍深有感触。小艾(化名)是一名来自喀什地区莎车县的学生,刚入校时,他腼腆内向,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感到迷茫而无助。杨晓萍便经常带着他参与社区健康管理实践,经过四年的学习与磨练,小艾不仅成为优秀毕业生,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毕业时激动地对杨老师说,“老师,是您让我敢站上舞台,让我相信自己可以更好。”2022年,杨晓萍被评为校级优秀“三进两联一交友”联系老师。
杨晓萍的课堂总是充满了趣味性和生命力,她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带大家走进实验室,创新“自身体验式”的教学。比如,让同学们戴上智能手环做一次体适能检测,绘制一幅自己的健康画像。又或者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健康情景剧”,组织一场健康管理技能的沙盘模拟比赛。
在这些活动中,杨晓萍通过智慧树平台构建课程图谱,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同学们在实践和讨论中,把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而深刻地入脑入心。每当听见学生说:"老师,您让我们爱上了我们的专业。”对于杨晓萍来说,是最感欣慰和满足的事。

勇担责任,砥砺前行铸担当
教育,从来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与讨论,也体现在科研探索与课程建设的每一次创新与打磨中。
作为校级教学能手,杨晓萍始终践行三个行动准则:将细节做扎实、将难题扛起来、把成长当责任。
她对教学细节的打磨与研究,标准苛刻而严谨,教学痛点多找寻一些、学情分析多反复一次、评价反馈多开展一批。面对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的挑战,她带头构建AI课程,组织跨学科团队化解教学痛点,她负责的《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课程获批校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她带着学生们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标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和社会用人需求,构建具有医学教育特色的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课程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健康管理师身份的顺利过渡,从而提高毕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十二年来,杨晓萍的每一个案例、每一组数据、每一个分析,都凝聚着她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期盼和托举。看着学生们一届届地成长,从最初的懵懂无措到后来的自信昂扬,从依赖他人到独当一面,她的喜悦溢于言表。
过往的成绩是努力收获的勋章,更是新挑战的"邀请函"。杨晓萍将以"大先生"为标杆,以师德为立身之本,以育人为使命担当,用一颗真心,陪伴学生成长;用一份责任,托起学生的未来。未来的征途上,她将继续以爱为帆,以智为桨,在教育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让每一份“勋章”闪耀新的光芒,让每一封“邀请函”都开启更精彩的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