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疆医科大学以"建设西部一流、辐射中亚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为目标,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在西部医学教育高地镌刻着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核心引擎。新疆医科大学官微重磅推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巡礼”系列专题报道,让我们共同见证,一流专业集群以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疆答卷!
麻醉学专业
专业名称:麻醉学
专业代码:100202TK
学位授予门类:医学
一专业介绍
新疆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涵盖临床麻醉、危重症医学、疼痛诊疗和急救复苏等领域。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构建起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麻醉学建成现代化的麻醉模拟实验室1个、基于“危机资源管理的围术期危机资源管理”情境模拟基地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点和示范基地)各1个;建有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卓越的资源与条件。
麻醉学专业依托学校优质医学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精湛临床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麻醉医师,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和新疆医疗事业。
二专业发展历程
专业在建校之初招收麻醉学(五年制)本科生,2003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麻醉学专业建设历程

三教学模式
0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优化"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麻醉学专业以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核心使命。通过实施系统性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本科教育生态范式。创新性地构建了"整合-交叉-融合"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以《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等整合课程为载体,实现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贯通,构建起"基础-临床"双向渗透的知识图谱,通过开设《麻醉设备学》等医工交叉学科课程,推动医学工程技术的协同创新,同步打造医理交叉、医文融合的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形成涵盖特色课程的“全人教育”课程矩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动育人机制,构建涵盖“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及社会实践”的麻醉学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模式,开展“基础—专科—综合”三段式轮岗,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开发《基于危机资源管理的临床情境模拟课》特色课程,整合行业前沿技术、高端设备资源及真实案例库,定向培育适应动态医疗环境的复合型麻醉专业人才。通过全流程实践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教学形成闭环联动,推动学生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实现知识迁移、技能迭代与素养进阶的持续发展。

四大课程平台 +九大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02
课程高阶创新
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麻醉学专业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契机,着力开展专业建设,聚焦课程体系优化,推动医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化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应用。推广PBL、CBL、BOPPPS及虚拟仿真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临床思维和实操能力。《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麻醉解剖学》获评校级一流课程,展现了麻醉学专业在教学领域的成就和持续进步。
麻醉学专业构建“专业+思政”育人模式,建立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和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临床麻醉学》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并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促进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思政相关培训,积极参加院级及校级课程思政比赛,优秀选手在校赛中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03岗位胜任力导向
全面提升麻醉医学人才核心能力
麻醉学专业全面推进教研深度融合,构建"早接触、早参与、早实践"的三阶段培养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前进入科研课题组和实验室,持续激发医学生的科研探索热情。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平台,累计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15项。学生在全国医学创新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权威竞赛中斩获20项奖项,彰显了教研协同发展下学生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为其职业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麻醉学专业坚持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在各维度获得实质性提升。在医德教育方面,通过专题讲座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与人文关怀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使命感;依托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科研训练平台,强化医学基础理论与麻醉专业技能的深度融合,注重培育学生的临床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定期组织专项体育赛事与健康活动,开设医学伦理、艺术鉴赏等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人文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医疗志愿服务与基层实践项目,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根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担当。
四人才培养
麻醉学专业对标国家专业标准,借鉴内地一流院校经验,提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完成多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形成新医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推广应用,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整合课程体系。经过多年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麻醉学专业入选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荣获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麻醉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些阶段性成果的积累,为麻醉学专业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不仅推动了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更通过强化临床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培育和责任意识教育,为培育兼具仁心仁术、专业过硬、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就业深造
麻醉学专业近三年就业形势较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既涵盖三甲医院麻醉科、疼痛诊疗中心等核心医疗岗位,也广泛分布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医共体等基层医疗机构。同时也有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攻读麻醉学硕士学位,持续为麻醉医学领域输送高层次专业人才。
六优秀教师代表简介

王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体外循环学组委员、新疆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自治区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目前担任麻醉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自治区重点学科带头人,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麻醉学系主任,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科党支部书记,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临床麻醉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围术期器官保护方向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校级项目5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著50余篇,并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共主持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项,厅局级1项,协助完成教改项目自治区级2项,校级10项。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编教材6部,获全国多媒体大赛三等奖、新疆医科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新疆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吴建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干医师、优秀青年人才,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第三期培养对象。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第四届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医学会第四届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心肺移植学组组员。《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国循证医学》和《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人。从事临床麻醉20年,专业特长:心胸血管手术麻醉。研究方向:围术期心肌保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7项,主持省部级5项,校级2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 6篇,国内核心期刊论著二十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项,参与编写教材和专著3部。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第二);2018年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9年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明标兵”称号;2019年获国家级奖学金;2019年第十届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三等奖(第五);2021年获新疆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叶建荣,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麻醉科副主任、新疆围术期器官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校级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包括围术期器官保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包虫所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老年及危重症患者的麻醉管理、自体肝移植的麻醉管理及包虫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完成新疆首例“双胎产时胎儿”手术麻醉和“术中唤醒”精准切除脑肿瘤手术麻醉。先后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十届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名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横向课题1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卓越人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专利2项,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临床麻醉学》的编写,主编专著2部。
七优秀学生简介

何雨璇,中共党员,2020年麻醉医学专业毕业。曾前往和田地区和田县支教1年,在支教期间,她不仅承担起当地学校基础医学知识普及课程,还利用专业特长为师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帮助孩子们了解健康防护的重要性。支教结束后,她将积累的实践经验与麻醉医学专业相结合,致力于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安全的医疗服务。

先依旦·阿不拉江,中共党员,2021年麻醉学专业毕业。2019年荣获校级诗歌朗诵大赛“一等奖”;同年作为自治区高校学生代表参加吉林大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荣获“优秀营员”的称号。2023年获取新疆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志愿者奖学金并荣获“优秀研究生干部”;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研究生自治区“学业奖学金”,凭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宣讲团成员参加“石榴籽祖国行”青年学生赴南京各高校交流活动。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未来
我们将以卓越之姿
砥砺深耕
以创新之力奋楫扬帆
在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
续写更为壮阔的新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