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新疆医科大学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工作推进会。会议紧扣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系统总结了目前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客观分析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为凝聚全校科研力量,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新疆国际医疗中心(新疆国际医院)党委书记杨新玲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员会会议和2025年自治区科技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关于教育部新疆高等研究院、新疆医科大学研究所的建设进展以及2025年上半年我校科技创新工作成效和下半年重点任务与计划。
截至目前,我校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立项553项,获批经费2.58亿元;首次获批科技部国际杰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增至11项;获自治区科技奖25项,获专利奖5项,创历史新高;温浩教授团队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孟凡明教授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获授权专利134项,发表SCI论文1341篇,其中Q1区论文264篇。教育部新疆高等研究院建设全面启动,与7家药企、8所高校达成合作。学校新建5个研究所,产学研联合体扩展至50家单位,与多地政府、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活动,科研氛围更加浓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校科研工作者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自治区“五大战略定位”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刻把握科研发展方向,加强系统谋划、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高水平建设新疆高等研究院为关键抓手,强化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要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有效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推进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学术影响力为衡量标准,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完成全年目标,为新疆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学校将扎实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发现和培育有优势特色、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通过科研平台、科研团队汇聚和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和技术成果转化,提升承接重大项目课题能力;以“凝方向、组团队、建平台、立项目、出成果”为目标,围绕“六大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凝炼科研方向、加强有组织的科研,进一步优化科研平台定位和布局,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做好新疆高等研究院建设工作和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等工作,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上,基础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科学技术处、研究生处、发展改革处、科创中心、各学院、各临床医学院的有关负责人和科研工作者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