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疆医科大学以"建设西部一流、辐射中亚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为目标,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在西部医学教育高地镌刻着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核心引擎。新疆医科大学官微重磅推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巡礼"系列专题报道,让我们共同见证,一流专业集群以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疆答卷!
中药学专业
专业名称:中药学
专业代码:1008
学位授予门类:理学
01专业介绍
新疆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备完善的本、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高层次教学科研团队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办学资源和高水平的办学条件。专业注重与医学、中医学科的交叉融合,旨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优秀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构建医教企协同育人的教学体系,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中医药思维,传承和发展中药学理论和技术能力,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中药学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校建有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部级新疆及中亚特色医药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级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实验室、新疆中药炮制实验室、新疆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基地等教学科研基地,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02专业发展历程
1978年9月开设中药专业中专班,1991年9月开设中药学专业大专班,1996年9月开设中药学专业本科班。2005年获批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中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6月获批中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3教学模式
中药学专业构建了“一核心-双融合-三协同”特色培养体系:一核心是指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双融合即医教协同-与附属医院合作、产教融合-与药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三协同是“大学-学院-系”三级协同育人机制。专业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级课程平台,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体系,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构建系统完备的育人条件。



04人才培养
中药学专业具备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秉承“理论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社会价值体现”并重的协同育人理念,积极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形成“强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育人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成果突出。


05就业深造
学校依托第三方机构,从本科毕业升学率、专业相关度、用人单位和学生满意度等四个维度进行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毕业生培养质量。近五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0.1%,升研率35.0%,职业发展整体符合学生自身就业期望。
本科毕业生近五年疆内就业率为86.5%,就业选择去向体现“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服务定位。
06优秀教师代表简介

兰卫,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药系主任,国家中药学专业教学与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负责人、自治区级科普基地负责人。长期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学、中成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民族药研究与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2项、国家重点项目任务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6项、横向项目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2018年—2024年,连续六年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担任国家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副主编4部,编委1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12篇。

徐海燕,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中药系副主任。获评校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主持校级教改课题2项,参编教材7本。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人才计划,获得自治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1项,其他省部级、厅局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参编论著6部,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指导大学生、研究生创新项目6项并获奖。曾获“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担任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商品学会传统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高等院校《药用植物学》课程联盟理事。

田莉,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药制剂教研室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1项,乌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新疆地方药材标准制订项目2项,入选新疆医科大学“天山英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项目,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获新疆药学会药学科技三等奖2次,获自治区优秀博士后。
07优秀毕业生简介

赵翡翠,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中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新疆医科大学“天山英才”;2015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2023年入选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天山英才”医药卫生高层次人才(中青年骨干)。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疆特色药材阿魏药用价值及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自治区中管局课题2项,主持国家药典标准提高课题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第一),参与自治区专利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疆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科普奖1项,新疆药学科技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件(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副主编专业著作3部,参编教材2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海英,中共党员,博士,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药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药炮制教学与研究、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新药及医院制剂研发等科研工作,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参编、副主编中药相关专著、教材多部。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研发并申报11个中药新药和医院制剂,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取得4个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批件,16个医院制剂生产批件,2个医院制剂临床试验批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膏方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分会中药分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未来
我们将以卓越之姿
砥砺深耕
以创新之力奋楫扬帆
在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
续写更为壮阔的新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