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疆医科大学以"建设西部一流、辐射中亚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为目标,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在西部医学教育高地镌刻着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核心引擎。新疆医科大学官微重磅推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巡礼”系列专题报道,让我们共同见证,一流专业集群以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疆答卷!
口腔医学专业
专业名称:口腔医学
专业代码:100301K
学位授予门类:医学
一、专业介绍
口腔医学专业已构建完善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专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不仅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基地,还入选首批全国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并成为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此外,该专业获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专业——创新创业示范专业,并建有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通过自我造血的方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人才,建成西北一流水平、在中亚周边国家有一定影响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服务新疆社会发展需要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二、专业发展历程
1986年获批口腔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开始招收口腔医学本科生,2000年招收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2003年获批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批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新疆唯一一所承担口腔医学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机构,在医、教、研、预防、培训等方面均起到示范作用。20余年来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80%扎根新疆,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专业发展脉络

三、教学模式
0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搭建素质教育共享平台
(一)建成口腔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四大平台”
1.集成式口腔医学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室教学-临床前技能培训-临床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共享实验室、开放虚拟仿真平台,在非课程集中时段为学生拓展实验空间资源,进行个性化训练;《牙体窝洞预备的数字化虚拟仿真教学》获评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2.大学生创新教育平台
让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邀请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分享创新经验,创新理念与临床实际结合。2021年至今累计立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8项,覆盖本科生130余人次。
3.社会实践平台
成立“爱牙护齿协会”,本科生开展科普宣传及义诊活动,定期进小学、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及社会服务意识。与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口腔医学院开展三校联合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综合素质教育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每年举办“雕牙比赛”、“绘图比赛”,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获佳绩。
(二)虚实结合,多维协同优化课程建设
1.师生观念转换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编写出版PBL案例,《口腔门诊常见疾病PBL案例教学》贯穿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虚拟教研室共建
参与教育部口腔医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全国口腔医学教学研究改革虚拟教研建设,突破地域限制,参加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尝试融合数智化技术,利用智能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三)智慧融合多元教学模式,打造现代教育新生态
1.情景模拟将临床实习阶段内容前移,弥补理论学习与实验、实习阶段的脱节,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应对能力。
2.联合PBL案例,由学生模拟医护、患者、家属,培训医患沟通及临床综合能力,通过回看视频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训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深化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比例,优化实践技能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方向转变,建立了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与机制。
学生获第三届“丝路杯”国际口腔医学生技能邀请赛精益奖1项,连续获中华口腔医学年会本科生技能大赛获潜力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8项;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银奖、铜奖各1项。近三年执医考核通过率高于国家平均分数线,2024年通过率达92.4%,进入国家A档。
02新医科理念引领下
口腔医学教育理念与实践体系改革
口腔医学以“教育理念创新——实践体系改革”双重维度展开探索。以新医科“医学、教学、科研、创新”多元协同理念为引领,提出教育理念改革,将新医科概念与社会医疗健康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口腔医学人才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
从实践体系创新的角度出发,针对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增加牙体雕刻、解剖绘画、临床技能等实训和实践锻炼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治区、国内技能竞赛,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此外还开发一系列口腔教学软件、交互平台等技术工具,制作精炼的微课视频或在线课程,既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03坚持人才为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自2015年起,该专业每年组织示范性教学活动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内地知名院校进修学习,邀请著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荣获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教学技能展示荣获“实力非凡教师”1人,优秀临床教学案例展示二等奖1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国家级三等奖1人、自治区一等奖1人,优秀奖1人,校级一等奖2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奖1人,获得新疆医科大学校赛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1人,思政组一等奖1人,正高组二等奖1人,副高组三等奖1人。教学名师自治区级1人、校级4人,校级教学能手7人。
该专业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教育教学特色工作的不断发展,教改课题立项共计17项,其中自治区3项、校级9项、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立项5项,获霍英东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口腔医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2门,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04双线并重闭环式、口腔医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提出“学科发展史-技术突破链-医者仁心谱”三轴联动的思政资源开发模式。通过典型教学案例,将大国工匠精神、医者仁心守护天然牙、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等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中,形成“专业+思政”双螺旋育人机制。积极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关联,有机深入融入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校级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立项5项,西部联盟第一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1人,首届全疆高校课程思政天山论坛医学组交流汇报,并在中华口腔医学教育年会“学生思政教育”论坛特邀大会报告。
四、人才培养
(一)五育并举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贯穿口腔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全周期。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跨学科整合课程:设计整合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模块,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在临床实习中,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参与患者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教学方法创新,采取信息化教学及多措并举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模式。
(二)专业实践
“医社同行 皓齿暖心”社会实践项目,坚持“医校社协同、资源共享、全面育人”理念,将育人理念深入社会实践全过程,拓展社会实践平台载体,不断提升学院实践育人水平。深入班级70余个、居民社区30余个,开展科普宣讲近百场,累计科普3000余人次,开展义诊活动20余次,义诊服务2000余人。团队成员获得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赛事各类荣誉20余项,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15项,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1项。爱牙护齿社会实践队获学校暑期优秀社会实践队。
五、就业深造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达90%及以上,就业方向涵盖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事业单位等。本专业学生连续多年通过推荐保送或考研录取至上海交通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高校深造。
六、优秀教师代表简介

赵今,民盟盟员,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新医名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口腔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批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人民好医生(口腔)特别贡献奖。国家口腔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委员、国家口腔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国家口腔一流课程(牙体牙髓病学)负责人。新疆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自治区口腔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自治区口腔重点专科联盟负责人、自治区首席口腔健康科普专家、自治区口腔疾病研究所所长、新疆地区口腔高发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校级)主任。
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院协会口腔医院分会常委、新疆口腔医学会会长等。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等。担任《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副主编,《华西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口腔疾病防治》《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和《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ediatric Dentistry》《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等10余个SCI收录期刊的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为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指导自治区级和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20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新疆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自治区级2项,校级6项,获霍英东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和二等奖各1项。参编口腔医学类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教材7(副主编2部),主编省部级教材2部,主译论著2部。擅长各类复杂口腔内科疾病的多学科诊疗,牙体牙髓病专科疾病的诊疗。参与国内外专家共识编写发表12部。

龚忠诚,中共党员、农工党党员,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学院院长,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培训基地主任。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新疆区委会副主委,自治区政协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天山英才医药卫生领军人才,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新医名医、校级教学名师、优秀研究生导师。
新疆口腔医学会副会长、新疆口腔医学会颌面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合学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血管瘤脉管畸形专委会常委、新疆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等全国学会10个常委19个委员。
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和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基础。发表论文240篇,SCI 60篇,参编国家统编教材2部。担任《Digital Medicine》副主编及《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等7个期刊的编委。主持国基金4项,省部级及校院级项目18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奖7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项和校级奖1项。

凌彬,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主任。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名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11项,指导自治区级和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6篇。参与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新疆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遗传病与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与合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及牙槽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新疆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常委;担任《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编委。主持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1项,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参编口腔医学类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主编论著1部,副主编论著2部。临床上在疆内率先开展口腔颌面部微创外科、腔镜外科,腓骨种植义齿,颌面部计算机辅助外科等新技术;率先在疆内参与建设颞颌关疾病专病门诊、唾液腺疾病专病门诊、口腔颌面头顶肿瘤专病门诊等;在全疆率先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技术进行应用推广。

何惠宇,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自治区级及厅级科研项目7项,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从事口腔医学的临床工作30余年,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余,发表核心期刊200余篇,其中SCI文章15篇,主编出版教材5册,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新疆医学三等奖2次,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指导研究生主持课题省部级1项,校级2项。发表教改论文十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口腔修复学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一流本科课程,口腔修复教研室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
长期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及实习生等各类教学活动,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名师称号,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临床带教老师,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医疗工作“门诊优秀专家”称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代教医师”等称号。国际牙科学会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新疆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保健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组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编委。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正颌外科主任,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科主任,曾赴德国波鸿大学和弗赖堡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研修学习,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颅颌面外科访学博士。兼任国际牙医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分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化医学分会第一届颅颌面整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唇腭裂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创伤与正颌委员会委员,AO国际内固定协会讲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学术委员,新疆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新疆医学》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研究领域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缺损的修复重建、颌面部创伤、颞下颌关节疾病。主要研究方向为修复重建与数字化医学。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新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一项,参与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并完成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8篇,发表中华系列杂志四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70余篇文章。参与编写教材一本。
七、优秀学生简介

范尉,中共党员,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湘南学院口腔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国性公益组织小火柴爱心社创始人。2007年在湖北成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爱心公益组织—小火柴爱心社。爱心社以构建“自强、和谐、健康中国”为宗旨,通过支教助学、医疗助残和健康科普等方式,促进贫困山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17年里,范尉从“大学生爱心达人”踏上了“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的教师医师双肩岗位,他的爱心与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范尉的事迹,曾获中国新闻奖并被整理成纪实报告文学《小雪的春天》在全国出版发行,同时事迹材料还被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湖南省思想品德中考考试收录引用。范尉先后被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最美新疆人、新疆医科大学道德模范、新疆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感动中国感动湖南年度十大人物、湖北职教之星、中央电视台最美医生特别关注奖、中华慈善奖等荣誉。

周政,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兵团英才,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兵团口腔医院院长。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口腔医学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兵团口腔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兵团口腔医学会秘书长、新疆口腔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新疆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2002年至今,从事口腔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主持课题10项,在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36篇论文。荣获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及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未来
我们将以卓越之姿
砥砺深耕
以创新之力奋楫扬帆
在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
续写更为壮阔的新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