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自治区中医医院)“郑氏推拿”作为传统医药类新增项目成功入选。
此项目于2021年6月成功申报并列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4月成功晋升为乌鲁木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系统挖掘整理、扎实传承保护与深入学术研究,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自治区中医医院)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逐步推动该项技术实现从医院推拿技术到自治区级文化遗产的重要跨越,体现出医院在传统医药保护与推广方面的显著贡献和主导作用。
郑氏推拿
“郑氏推拿”融合了一指禅推拿流派与㨰法推拿流派两大流派精髓,并结合新疆特殊地理环境和多民族健康需求,逐步发展成为一套特色鲜明的推拿体系。该体系不仅继承了一指禅推拿“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手法要求,强调“推穴道、走经络”,实现“以指代针”的点状刺激,还融合推拿的复合动作手法——通过腕部屈伸和前臂旋转形成连续性弧形面刺激,力度柔和适中,更便于结合被动运动,实现对经筋、皮部的线状与面状调理。

郑泉福在推拿中
郑泉福先生历经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总结,郑氏推拿形成了三大核心学术观点:一是在手法上讲求“禅㨰结合,刚柔相济”;二是在部位上注重“以点为主,点面结合”;三是在治疗上强调“以动为先,动静结合”。

2025年,自治区人社厅组织开展“郑氏推拿非遗技术传承专家服务团”基层示范活动,先后走进和田市人民医院、和田县人民医院、察布查尔县中医医院、库车市人民医院、沙雅县人民医院等地,通过开展义诊与专题授课,服务基层群众百余人,有效推动非遗推拿的传承与应用,进一步扩大了郑氏推拿的社会影响力与惠民实效。

如今,“郑氏推拿”依托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推拿学科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专科”,临床基地设在医院推拿科。自申报非遗以来,“郑氏推拿”非遗传承工作室积极开展传承工作,已在和田、阿克苏等地广泛招收学徒,进一步扩大了这一传统技艺的应用与传播范围。今后,“郑氏推拿”将继续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祉,也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郑泉福个人简介

郑泉福1942年生于江苏,1960年就读于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63年毕业后积极投身于西部建设,来到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推拿事业,同年就职于阿克苏农一师医院从事针灸推拿工作。1974年-1978年赴巴基斯坦参与了援巴工程。1986年就职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自治区中医医院)从事针灸推拿、科研、教学工作。1991年首届新疆推拿专业委员会召开,担任主任委员。2021年郑泉福将其开创的“郑氏推拿”正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推拿科主任,原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现在为医院返聘专家,丁氏推拿流派第四代传承人,郑氏推拿创始人,从事针灸推拿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脊柱及关节类疾病、脾胃疾病、内科类疾病、小儿疾病等内外疾病。新疆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新疆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新疆中医药学会康复与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