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疆医科大学以"建设西部一流、辐射中亚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为目标,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在西部医学教育高地镌刻着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核心引擎。新疆医科大学官微重磅推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巡礼"系列专题报道,让我们共同见证,一流专业集群以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疆答卷!
护理学专业
专业名称:护理学
专业代码:101101K
学位授予门类:理学
一、专业介绍
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第二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自治区重点专业创新创业示范专业。本专业具备完善的本、硕、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科协“新疆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为培养适应现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办学资源和条件。
二、专业发展历程
新疆医科大学护理教育始于1955年,2000年开设护理学本科教育,2006年获批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一级学科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的体系。护理学实验中心2014年获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学专业2017年获批自治区重点专业创新创业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招收二级学科护理方向博士研究生,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以有效期6年通过教育部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2024年获批自治区科协“新疆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基地”。护理学专业2024年获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评级 B+。历经7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格局。


护理学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杰出贡献奖”“乌鲁木齐地区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新医护理之星”等荣誉称号10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百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1人、自治区“天池英才”特聘教授2人、自治区“天池英才”青年博士1人、校级天山英才3人、校级教学名师 2 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能手6人。团队拥有自治区天山英才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研究创新团队1个。
三、教学模式
“三阶赋能”课程教学模式
锻造具备岗位胜任力的优质护理人才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构建“基础筑基-临床融合-岗位适配”三阶递进课程体系。
一阶“基础筑基”:聚焦护理核心知识与技能,通过《基础护理学》等核心基础课程,结合混合式教学、角色扮演、虚拟仿真实验,夯实基础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给药护理等)和医学基础理论(解剖、生理等),确保知识体系扎实。
二阶“临床融合”:以真实临床病例为载体,通过《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将疾病护理与跨学科知识(如康复、心理)结合,强化理论向临床思维的转化。
三阶“岗位适配”:针对社区护理、专科护理(如手术室、ICU)等细分岗位需求,通过临床见习、实习,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过渡,精准对接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路径,助力多元化、专业化人才培养需求。
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 “拓金计划” 示范课程2 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6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获批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参编教材及专著25部。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临床核心能力
在课程计划中构建“早临床-重应用-兼创新”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基础、设计、综合”三阶段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模式设置为: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训练,建立初步的护理观;二年级学生的初步临床技能训练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四年级学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训练与科研能力培养,锻炼临床思维及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的教学成果《现代护理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成效》获校级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在该模式的培养下,4名学生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西南西北赛区团体三等奖;2名学生分别荣获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新疆地区选拔赛二等奖、三等奖;2名同学分别荣获国家人社部举办的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老年护理技能比赛银奖、铜奖;4名学生荣获全国第二届本科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三等奖。


“四维协同”育人模式
双向赋能师生成长
聚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全面发展,构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四维协同育人模式。课程学习筑牢知识根基,科研训练激活创新思维,社会实践锤炼实践本领,职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融合,培养科研素养;社会实践与职业规划衔接,明确学生职业发展方向;校院协同强化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各维度的有机联动与相互支撑,既全方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发展潜力,又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与实践指导素养的系统性提升,形成师生共生共荣的育人生态,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医疗卫生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体系支撑。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 8项、省部级 39项,发表 SCI 论文34 篇,北图核心、CSCD 57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各级科研成果及奖励24项,教师团队在教学竞赛中斩获46项荣誉,4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为新疆护理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夯实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根基。

全国护理本科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
四、人才培养
产学研用一体化
促进护理学专业人才实践转化
学院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周末、假期带领学生深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开展实践活动。参与临床护理服务、健康评估、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指导等项目,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关注行业需求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形成教学、实践、科研、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目前共培养各层次护理专业学生20000余人,90%以上扎根新疆,遍布于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近五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0余项,学生参与达447人次,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一作SCI3篇);斩获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国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42项、自治区级奖项21项、校级奖项78项。

第八届自治区高校职场精英挑战大赛 金奖
深化交流合作
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近五年来,学院邀请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10余所院校50余名专家开展交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培训师生400余人次;以“紫荆石榴并蒂开,同心共筑健康梦”为主题的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新疆研学活动;先后选派学生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学生赴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交流访问,博士生赴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参加壁报交流,为学生搭建跨文化学习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合作能力。

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融合
培育扎根基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学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十字会合作,与乌鲁木齐市红十字签署合作协议,持续进行应急救护科普教育活动;成立校内“EMT”急救社团、“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协会”开启校园应急救护志愿服务。
学院师生积极践行志愿者服务宗旨,创意项目“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获得中国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银奖;“救”在身边急救理论宣讲实践团获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救”在身边—应急救护科普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国科协“最佳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师生参与志愿服务3.17万人次,服务人民群众时长达18.72万小时,惠及9066人次老人、白血病、脑瘫、自闭症儿童等弱势群体,激发了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护理学院“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急救宣讲进校园活动
五、优秀教师代表简介

颜萍,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新疆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健康照护、职业健康。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支疆项目1项,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副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获得厅局级及以上科技奖励4项。曾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自治区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新疆医科大学教学名师、新疆医科大学“新医护理之星”、新疆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由淑萍,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自治区“天山英才”教育教学名师,乌鲁木齐市科技创新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校级教学名师、天山英才、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疆社科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自治区规划项目等科研课题9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SCI论文6篇,主编/参编教材3部。《中华护理教育》《护理进修杂志》《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等3本核心期刊杂志编委。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三等奖,新疆药学科技二等奖,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新医护理之星等荣誉称号20余项。

徐月贞,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社区护理教研室主任。先后荣获校级“教学能手”、“新医护理之星”等荣誉称号。获得2025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校赛二等奖、第二届新疆医科大学课程思政设计大赛三等奖,2024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二等奖,2023年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新疆医科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主持厅局级及以上科研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参编教材3部。

陈凤辉,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主任。获全国教学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新疆医科大学优秀教师”“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担任《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专业英语》、研究生《老年护理新进展》及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老年护理学》负责人等。主持国家级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4篇;教材主编2部,副主编1部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等。

夏慧玲,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先后获得“乌鲁木齐市优秀护理工作者”、首届“新医护理之星”、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学管理人员等荣誉称号。担任校团委“EMT急救社”指导老师、自治区应急救护科普教育基地主要负责人之一。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指导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全国本科院校护理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作为指导老师带队荣获乌鲁木齐市大学生应急救护大赛荣获一等奖,全国护理青年教师技能比赛团体三等奖、个人一、二、三等奖;担任中国首届职业技能竞赛执裁健康照护项目裁判,并执裁多届国家级中高职护理技能竞赛。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厅局级、乌鲁木齐市级课题5项;主持和参与自治区教改课题3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发表科研、教改论文20余篇,副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5部。
八、优秀学生简介

蒋昕,中共党员,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3届毕业生。科研方面主持完成自治区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校级重点课题1项,并发表及待刊论文多篇。其研究成果在“中南大学湘雅护理教育创110周年暨第八届湘雅护理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新疆医科大学科技之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铜奖、大学生英语竞赛自治区三等奖、临床操作技能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铜奖校级二等奖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

罗园园,中共党员,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在校期间曾担任班长、团支书、艺术团团长、EMT急救社社长等职务,在研究生阶段,协助导师申报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并独立主持了泰和医学人文研究教育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发表论文20篇。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三区三州技能大赛铜奖等国家级奖项10项,省部级奖项8项。

董炎鑫,中共党员,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3届毕业生。曾担任护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及班级团支部书记,在团支部工作中,精心组织团支部的各项事务,多次带领团支部斩获 “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获第八届自治区高校职场精英挑战大赛(金奖)、2021年度“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2021年度“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20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未来
我们将以卓越之姿
砥砺深耕
以创新之力奋楫扬帆
在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
续写更为壮阔的新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