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媒体看新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看新医 -> 正文

【媒体新医】中国中医药报:敢于担当 无悔“逆行”

发布日期:2020-05-19  点击量: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

疫情无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他们肩负使命

义无反顾奔赴抗击疫情一线

用实际行动出色地诠释了

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

江道斌:在重症病房展现中医人担当

1月28日,新疆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响应号召出发武汉,江道斌作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选派的中医呼吸专业医师踏上了“逆行”征程。

当时只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没有现成的中医治疗方案,江道斌认为,如果从中医的疫病和温病理论出发,运用中医药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以及难治性发热,在治疗这种新型传染病上,或许会有一定疗效。出发时他将《温病条辨》和《温病经纬》两本温病专著装进了行囊。

探索:用中医思路诊疗患者

医疗队到达武汉就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重症病区工作,江道斌仔细阅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诊疗方案》中医治疗部分,发现都是纲领性的,论述比较简略,还是要在患者的舌苔脉象上找到突破口。但是感染防控的要求下,医生的手套护目镜,患者的口罩都成为最大障碍。拿自己锻炼切脉手感,在病房让同事离开后,请患者摘下口罩观察舌苔。观察多例患者后他发现,患者舌苔大多厚腻,于是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科李风森教授、西苑医院呼吸科苗青主任和北京市中医院刘清泉院长进行汇报,三位教授都鼓励他不要拘泥于中医诊疗方案,大胆按照中医辨证外感热病的思路去处理。在病区主任黄志欣教授的鼓励下,他开始使用中药汤剂。

尝试:中西医结合在重症发挥效力

他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的第一位患者为女性,39岁,病程10天,肺CT部分肺组织出现纤维化。咳嗽、气喘,心急心烦,舌尖红无苔舌根苔白厚腻,辨证属湿热未减,阴液大伤。江道斌考虑治疗以化湿清热佐以养阴,处方用温胆汤合薛氏五叶芦根汤。经过两周的治疗后,该患者转为轻症送往雷神山医院,后来核酸检测阴性出院。同时,病区里的患者服用中药汤剂后都能改善症状,对发热、咳嗽、腹泻、便秘,喘憋方面疗效非常明显,在增进食欲、改善睡眠方面更是具有独到优势,而且经初步观察,中药在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方面也具有作用。

收获:不辱中医人使命

随着治疗效果的不断显现,在新疆医疗队领队曹玉景处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江道斌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放开手脚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他诊治的多例重症患者中,有的已经出院,有的转往收治轻症患者的医院,赢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高度称赞。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江道斌毫无畏惧投身一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患者救治工作中。3月4日,江道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评选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3月19日,江道斌光荣“火线入党”,为抗击疫情交上了一份答卷。


李圆圆:一切坚守都很值得

作为新疆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主管护理师李圆圆义无反顾前往武汉大学东院区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在重症监护室,她用专业护理技能帮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减轻痛苦,尽快康复;在休息时间,她用中医外治手法帮同事缓解压力,解除疲劳;作为党员,李圆圆全力以赴,用超乎常人的毅力、不胜不休的决心为重症患者带去希望的曙光。

返回新疆前,她负责在清洁区向污染区过渡的半污染区配送药品,由于区域内密不透风,身着防护服即使不四处走动也会被热得大汗淋漓。为了纳凉,李圆圆经常和同事们坐在地板上,用地面的冰凉为自己降温。最能慰藉一天疲惫的,便是患者治愈出院的消息。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康复。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她说所有的付出终有回报,所有的坚守都值得!


来 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 编: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