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盼,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第一批新疆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现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3月9日,是我来武汉的第40天。这40天里,我和大家一直都在忙,基本没怎么停歇,而一忙碌起来,时间也就过得特别快。
回想这次特殊的“行程”,自己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一生难忘: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瞒着爸妈和男友一个人出远门,第一次参与这么具有使命感的任务,第一次被太多人关注和祝福……带着这么多的第一次和大家满满的祝福,我来到了武汉。

张盼(左二)和队友合影。
还记得出发的那天早上,同事们纷纷来送我,大家为我送行,给我送吃的用的,千叮咛万嘱咐让我照顾好自己,主任和护士长当场脱下自己的衣服和围巾让我带上,所有人都深深地拥抱了我,个个泪流满面。我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平安归来,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到了武汉,下了飞机,住进酒店,整理好房间已是深夜。打开微信,看到很多亲戚、朋友、同事发来的信息,瞬间让我泪目——“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我们在远方和你一起战斗!”“等你凯旋!”……
现在想想其实自己对父母和男友挺愧疚的,到武汉的第二天我便告诉了他们实情。父母虽然感到意外、担忧,但是言语里充满关怀和爱,也很支持。父母说,关键时刻上“疫”线,是我们的使命。那一刻,温暖和幸福流淌在我的心间、身体。
经过两天紧急培训后,我们正式投入临床工作。第一天工作的情景,至今令我难忘。
当我换上洗手衣,穿上第一层隔离衣,戴上帽子、口罩、鞋套、手套,再穿上第二层防护服后,身体开始出汗。进入第一个缓冲区,再进入第二个缓冲区,再进入病房,我们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们为病人发放口罩和早饭、整理病房、床头消毒、地面消毒、收拾垃圾,打针、发药、抽血……还有一项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为患者发放全国各地捐助的爱心物资,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祖国各地的温暖。

张盼查看病人情况。
第一天我进入病房所管的病人是20号床——一个五十多岁的叔叔,他在我们来的前一天进行了气管插管,状况不是太好,当他看到我的第一眼,艰难地举起手,竖起大拇指,我立刻回了个加油的动作。第一面,我们隔着厚厚的防护服感受到了彼此的关爱。
打针、输氧、测体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叔叔的状况好转,换上无创呼吸机。又治疗了一段时间,叔叔逐渐脱离了呼吸机。现在是鼻导管吸氧,身体慢慢在康复了。自从脱了呼吸机,叔叔精力好了很多,也开始跟我聊天了。叔叔说:“你们是逆行的白衣天使,大老远从新疆驰援武汉,感谢你们。”看着叔叔的身体一天天恢复,我们感到满满的成就感;看到他的精神越来越好,这段时间的紧张感一下子就缓解了很多。
在武汉抗疫期间,医院、科室对我们参与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对一”关怀、帮扶活动,对我们的家人进行了慰问和帮助,做好了周全的保障,让我们很暖心、很感动。
国家举全国之力,调动各方资源,调集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我们期待着那天早点到来,安全回家。
来 源:最后一公里
责 编: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