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媒体看新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看新医 -> 正文

【媒体新医】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新疆首例民间航空应急医疗救援

发布日期:2019-12-05  点击量:

情况危急,直升机转运患者

三方联手完成航空应急医疗救援

出版日期:2019-12-04A05版 ●要闻 新疆日报

本报乌鲁木齐12月3日讯 记者晁瑾报道:2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创伤重症室,看到丈夫李先生治疗有序,生命体征平稳,李先生的爱人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从知道丈夫发生事故时的慌乱,到从阿勒泰通过直升机转运至乌鲁木齐时的焦虑,再到目睹直升机落地后医院有序抢救治疗时的安心……李先生爱人说,她收获了太多的感动,有来自医护人员的,有来自转运航空公司的,也有来自公益组织的。

颅内出血、颈部、胸部多处骨折……11月30日晚,李先生在阿勒泰出差途中因车辆坠崖被甩出车外,同行轻伤同事报警后,他被救援人员紧急送往布尔津县人民医院抢救。

因伤势过重,经当地医院同意,李先生爱人提出转往乌鲁木齐市三甲医院救治,并联系西亚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希望派出直升机帮助转运。

1日14时,西亚航空公司通过民间救援组织公羊公益救援会联系到新医大一附院求助。新医大党委立刻指示“迅速做好接机准备,争分夺秒加紧救治”,新医大一附院10个科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1日15时,西亚航空公司派出经验丰富的两位飞行员驾机,从布尔津飞往乌鲁木齐。李先生爱人说:“航空公司给我配备了耳麦,路上可以随时对话飞行员,以便他们随时掌握丈夫的病情。布尔津县人民医院骨科张玉文医生一路守护,为丈夫挂氧、排尿和吸痰。”

1日18时20分,直升机平稳降落在新医大运动场上,舱门打开瞬间,早已在寒风中严阵以待的救护人员冲到机舱,接下患者,送上救护车,沿着生命的绿色通道一路而行,5分钟就将患者送入了新医大一附院急救·创伤中心。

“经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已平稳,后续颈椎的手术依然凶险,但我们会全力以赴。”新医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汪永新说。

早在2017年9月,新医大一附院就与西亚航空公司及公羊公益救援会联合组织过一次航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开辟了直升机与医院“空地结合”的院前紧急医疗救援新模式。

新医大一附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毅宁表示,此次高效完成民间航空应急医疗救援任务,标志着新医大一附院航空医疗救援通道正式开通,提升了医院应对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航空救援设备,建立“空地结合”的高效应急救援网络体系,打通立体医疗救援的“生命线”。


寒风迷雾中 直升机飞行700公里送医

  • 新疆头条2019-12-03 23:36:29

新疆头条讯(文/图 记者 康颢严 通讯员 石慧 马明)在一场阿勒泰地区发生的车祸中,李先生生命垂危,直升机3个多小时飞越700公里路程,让他迅速转到乌鲁木齐救治。

12月2日上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的李先生,生命体征已显示平稳,他是新疆地区首例民间航空应急医疗救援患者,其顺利救治,也意味着拉开了直升机与医院“空地结合”的院前紧急医疗救援新模式。

突发意外申请“飞的”救援

“从得知发生事故,到决定用直升机转运,再到当天抵达乌市抢救治疗,一切快到不可置信。”李先生的妻子回忆着事情经过,11月30日晚,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出差的李先生因车辆坠崖重伤,同行轻伤同事报警后,李先生被紧急送往布尔津县人民医院抢救。

12月1日凌晨,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出血、颈椎骨折、肋骨骨折、胸腔积血……因伤势过重,在当地医院做出初步抢救后,李先生的妻子提出希望转院到乌鲁木齐的三甲医院治疗。

然而,布尔津县人民医院距离乌鲁木齐约700公里的路程,开车转运至少需十余小时,且冬季天寒地冻路况复杂,转运困难。“患者病情危急的原因之一是颈椎骨折,处理不慎就可能压迫神经导致高位瘫痪,或者呼吸骤停,长时间的车辆转运无疑增加了巨大风险。”新医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汪永新介绍。

12月1日14时,李先生的爱人联系到西亚航空公司的直升机帮助,西亚航空公司联系到民间救援组织新疆公羊公益救援会,向新医大一附院致函求助。接到求助信息后,“迅速做好接机准备,争分夺秒加紧救治”的指示,从新疆医科大学党委传达到新医大一附院,两地联动搭建起“空中救援通道”。

15时左右,转运李先生的直升机从阿勒泰起飞,在克拉玛依经停加油后一路直飞乌鲁木齐。布尔津县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张玉文随行处理患者吸氧、吸痰等护理工作,李先生的妻子则戴着航空公司为她配备的耳麦,随时可对话飞行员以掌握机内温度冷暖。

直升机穿越寒风迷雾的同时,新医大一附院10个科室也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急救·创伤中心医疗护理专家、120救护人员做好了院前急救准备,开辟了绿色通道,后勤保障部门及时清理直升机起降点积雪,为救援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空地结合”布局立体救援模式

1日18时20分,伴随着引擎轰鸣声,西亚航空公司的直升机平稳降落在新疆医科大学运动场的起降点上。机舱门打开后,救护人员顶着旋翼带起的劲风残雪进入机舱,在严格标准化的整体平移状态下,李先生被送上救护车奔向绿色通道。

18时30分,李先生抵达急救·创伤中心复苏室,医护人员开始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工作。空中到地面的无缝衔接,为生命打通了通道。“经抢救,目前患者的生命体征已经平稳,后续颈椎手术依然很凶险,集合新医大一附院多学科的力量,我们会全力以赴。”汪永新说道。

短时准备、高效救援,并非临阵磨枪。据了解,新医大一附院在2017年9月,已与西亚航空、公羊公益救援会联合组织了一次航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为直升机与医院“空地结合”的院前紧急医疗救援新模式做足了准备,急救·创伤中心按国际标准建设也满足多样应急救援需求。

“此次高效完成首例民间航空应急医疗救援任务,标志着新医大一附院航空医疗救援通道正式开通,提升了医院应对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新医大一附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毅宁说,今后医院将不断完善航空救援设施,建立“空地结合”的高效应急救援网络体系,为全疆患者打通立体医疗救援的“生命线”。

据了解,近年来航空医疗救援在全国多地已有应用,配备了医疗设备的“空中120”直升机,对于交通事故、突发疾病和医疗转运等患者可极大提升救援速度。新疆公羊公益救援会会长赵鹏飞介绍,公羊公益救援会作为全国性质的民间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组织参与多种户外应急救援、灾害救援和医疗转运工作,有需求者提出援助需求时,该组织将提供无偿协助,如联系商务航空和医疗机构进行具体对接等,而直升机救援作为全新方案可让更多有需求的人群得到高效救助。目前,新医大一附院、乌鲁木齐国际医院等医疗机构,具备直升机起降条件,可满足立体医疗救援的基础需求。

来 源:新疆日报 新疆头条

责 编: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