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8点,南京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慕课西行”《儿童疾病诊疗思维》课程第四次同步课堂开讲,与前三次由南京医科大学老师主讲不同的是,这次授课的老师是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的老师朱洪涛。两校儿科专业学生跨越3000多公里,相差两个小时时差的网络同步课堂已经渐入佳境。

朱洪涛老师讲授的题目是《探索水肿背后的奥秘》。一开场,她充满激情的说,”慕课西行”将两校儿科学子的智慧连接在一起,体现了南医人对新医人的大爱,儿科人的情怀。紧接着,朱洪涛老师从最近全网关注的新疆各界共同救助救治和田断臂再植男孩的事迹谈起,她说,“在这场跨越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中,为了挽救和田男孩的断臂,新疆各族人民用爱心接力,书写了民族团结、人间大爱。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医疗上,医务人员时刻都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此次断臂男孩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全疆各族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是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骨肉情深,是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天山南北的成果实践;凝聚了共建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强大力量。”

救死扶伤正能量让两校学生深深体会到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责任与担当。授课过程中,朱老师授课思路清晰,知识点深入浅出,一块屏幕连通两地,隔空连线探讨,互动交流不断;整个授课过程中,朱老师既教给学生如何诊治疾病,又让学生懂得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道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课程临近结束时,朱洪涛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新疆的美景和人文画面,让南京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们领略祖国新疆的大好河山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让内地同学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喜欢新疆。

课程负责人,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唐维兵教授在听课后表示,“这次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教师的积极参与,是两校开展长久合作、资源共享、有效推进“慕课西行”计划的良好开始,真正体现了东西部携手共进,协同发展。希望这个平台能帮助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儿科医学人才,实现东西部同质化教学,为西部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做出贡献。”

“慕课西行”项目是智慧树网联合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共同发起,旨在推动优秀教学资源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南京医科大学与新疆医科大学成功启动了“慕课西行-同步课堂”项目,是医学类的首次尝试,实现了东部优秀课程西部共享。今后,“慕课西行”项目还将进一步精准对接,以点带面,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以大规模在线课程和小规模定制课程相结合,促成新时代教育变革,走出东西部高校合作共赢之路。
责 编:余淼
来 源:儿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