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援疆故事|贺慧颖:和新疆的情缘没有断

发布日期:2020-06-12  点击量:

贺慧颖,医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中组部第九批第一轮援疆干部,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援疆,期间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副主任。

“现在,新疆的同事还会把一些病例的镜下图片通过微信发过来,让我帮他们作一些判断。我的援疆工作虽然结束了,但和新疆的情缘没有断。”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贺慧颖说到。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贺慧颖于2017年7月31日到新疆乌鲁木齐开始自己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一年的时间对于医生的职业生涯很短暂,但对援疆专家贺慧颖来说,这一年的援疆路终生难忘。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同仁心中,她是难得的良师益友和好姐妹。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很现代化,丝毫不逊色于北京的大医院,而且还多了几分地域特色。这家医院是三甲医院,设备也很先进。”这是贺慧颖对援助医院的第一印象。她所在的病理科主要工作是对医院所有科室患者的各类组织标本以及各种体液样本等在显微镜下做诊断,由于人手少、任务重,科室人员每天都很忙碌。自入疆以来,贺慧颖就积极投入到病理科各项病理诊断、会诊和管理工作中,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一份好的肿瘤病理报告不仅要给出诊断,还要尽可能提供给临床可能的预后信息。因此,我要求科室的医生们在出报告的时候要尽量清楚详细。比如,确诊了肺腺癌还不够,还要作出进一步的判断,比如肿瘤的具体组织学亚型,是腺泡型还是微乳头型。”贺慧颖说。

在工作中,病理科还要承担一项任务,就是术中冰冻快速诊断:通过使用冰冻切片的方法,在30分钟内发出初步病理报告,为正在进行的手术下一步的手术方案和范围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援疆专家贺慧颖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后,承担了不少冰冻诊断任务。“冰冻诊断水平要求很高,必须要准确,病理医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有时心理压力比较大。”贺慧颖说。“在工作中,我与科室的年轻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虽然不直接与患者接触,但我们是站在医生背后的医生,不是临床医生,可临床的东西都要知道一些。”

有一次,贺慧颖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之前患者的盆腔中发现了一个囊肿,术中临时做了冰冻,进行了初步判定,在做了检测之后,贺慧颖仍有疑问,就联系了北京后方单位的张波教授,他是国内知名的软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的专家。切片样本邮寄过去之后,经过张波教授的镜下观察和两种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诊断发现,这是一种新近报道的很少见的肉瘤,具有特殊的基因融合。“由于病理确诊了,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就更明确了。及时发现了病灶,也能更准确的救治患者。”贺慧颖说。

援疆期间,贺慧颖共审核签发常规报告、术中快速冰冻报告及会诊报告1500余例,有时术中冰冻报告一直忙到深夜。她指导科室同事诊断病例约500例,组织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特别是在标本取材和报告规范化方面,贺慧颖下了很大力气,帮助科室的医生提高诊断水平。在参加院内大会诊及院内外联合会诊时,贺慧颖常常联系后方力量,对无法确诊的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进一步分子检测,最终获得了明确的诊断,使患者受益。援疆期间,她任劳任怨,总是来的很早,走的很晚,每天科室工作安排妥当之后,才会放心离开。

贺慧颖多年来一直在北大医学部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在多年的病理诊断工作中始终言传身教,指导多名住院医和进修医生,讲课成为了她的强项。援疆期间,贺慧颖在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授课20次,同时悉心培养病理科年轻医生的科研思维,进行少见病例的总结和文献回顾,并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贺慧颖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络各方专家。在2018年主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消化和泌尿系统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会议请到了很多专家,包括贺慧颖的“娘家人”郑杰教授、张波教授。“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闷头干活,举办这么高规格的学术会议还是第一次。”当时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的年轻医生都兴奋不已。

贺慧颖为人热心、善良,援疆期间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类义诊活动,例如青河县阿热勒乡达巴特村、哈萨克族村民扶贫点慰问和义诊活动。2018年5月到墨玉县芒来乡阿克塔木村参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2018年5月下旬,贺慧颖和同事们坐了23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又辗转坐汽车来到新疆墨玉县阿克塔木村,这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的村子,有医院的工作队轮流驻村。吃住在老乡家里5天的经历让贺慧颖很难忘。贺慧颖结亲的对象是科里一个同事的“亲戚”——一对80后的维吾尔族小两口,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8岁。“这个村子经过帮扶,已经通了柏油马路、安了路灯、盖了安居房,老乡家里也有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贺慧颖当时说,让她觉得心疼的是,很多孩子们都光着脚丫,学习用品非常少。“没过多久,刚好我回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我把儿子的衣服整理出一包,寄送到村子里,还有一些同事也参与了我的捐赠行动,他们帮忙买了文具、T恤等,也打了一个大包裹寄送到村子里了。”援疆结束后,她还惦念着千里之外的亲戚,精心准备了价值1000元的文具衣物邮寄到亲戚家中。

援疆时间虽短,但援疆情谊很深,贺慧颖回到原单位后,一直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的同事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开展有效的合作,延续着连绵不断的“援疆之路”。

“对我来说,援疆幸运一辈子,不援疆后悔一生。”贺慧颖说。

来 源:附属中医医院

责 编: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