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这一年,“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生”成为新医大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并不断得到巩固。新医大以“推倒重来”的勇气重构了人才培养体系;刀刃向内,对教师、教学、考核、实习全过程质量控制;高位推进,打造现代化智慧教学环境,从设备到模式向着国内一流高校的水平逐步看齐。2019年,新医大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为培养出优秀的“新医人”!

9月9日,“全国模范教师”马彩玲和28名优秀教师代表走上了领奖台,接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校领导寄语全体教师“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这一年,新医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这一年,新医人敢于碰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和重构,130多名教师奔赴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学习取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教学模式等全方位交流经验、汲取营养。多名教育界的权威倾囊相助,做顶层设计、论证研讨,凝结了各方智慧成果的26个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完成。
今年9月,新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中落地实施。486门课程理论教学大纲、1254门课程的实验(见习)教学大纲和26个专业实习教学大纲对标新方案,升级换代、重装上阵。
这一年,新医人抢抓时机,乘着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东风,积极申报,临床医学、麻醉、口腔等9个本科专业获得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为新医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援疆副校长姚文兵在这一年变身“空中飞人”,多次带队奔走于教育部和内地多个知名医学院校之间,请专家问诊把脉,制定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方案、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反复斟酌自评报告,利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契机,全面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查缺补漏、强筋健骨。
如何用“一支粉笔”写好教育大文章?需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这一年,新医人聚焦课程建设,打造“金课”、消灭“水课”,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掀起了让老师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头脑风暴。
“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和学院层面应采取哪些举措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等20个问题成为教师们认真反思、落实整改的重点。

3月26日到4月1日,新医的骨干教师队伍赴南京各高校学习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先进经验,在教育模式、课程计划、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育技术五大方面获取全新的思路,打开全新的视野。
9月27日,两位国家级名师为我校320多位一线教师做专场报告,探讨如何实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专业“金课”的建设与实践,让新医的园丁们收获满满。
一年来,新医创建的以“葡萄园”为主题的特色品牌活动,为提升教师教学发展进行系统性规划。像这样的名家学者讲座举办了27场,700多位教师从中获得教学启发。同时,112名骨干教师赴7所内地高校学习交流,在教学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激发创新实践的动力。

在今天的新医课堂上,医学知识的传授不再是单向地从老师到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带着问题,老师引导启发,学生用实践去解决困惑,用制作思维导图、PPT讲演去整理所学的知识。翻转课堂、互动教学、师生角色互换等全新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医学知识更牢固地印刻在学生们的头脑里。
如何守好“三尺讲台”,教师是核心和关键。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老师。这一年,新医人为了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多措并举,让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活力。

8月20日—22日,在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马红老师荣获二等奖。这是新医教师不断苦练内功,提升教学本领的成果。
这一年,多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讲课比赛、课堂示范性教学活动,在我校各学院纷纷展开。比赛通过现场展示、教学评比、集体备课,让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传帮带,让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更短,含金量更高,在三尺讲台“立得住”、“站得稳”。
今天,新疆医科大学的名师能手工程已经深入人心,激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见贤思齐、追求卓越。经过多层面、多维度的严格选拔,25名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称号。教师们在岗位上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事业上的成就感越来越多,新医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身份。

今天,新医的教师们前所未有地感到教师职业的自豪和荣光,也前所未有地明白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互联网信息高度发达、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医的园丁们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探索智慧教学的新模式。目前,我校已有747位教师,1006门次课程、12120位学生通过“雨课堂”参与到智慧教学中。

6月27日,教务处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教师梁小弟和杨克力获得了“智慧教学之星”荣誉称号。新校区270间智慧教室,正期待着教师们一展才华。
这一年,新医大在18个学院104门课程,共计4万余人次学生中实施开展形成性评价,打破“期末一考定终身”的单一学业评价体系,构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年来,新医人严把教育教学、考试考核、实习见习关,多维度开展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价,实习基地走访,让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一贯标准,不掉线。
进了新医门,千锤百炼方成新医人!在学校多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的合力作用下,新医学子们明显感到,教学管理严了起来、课业难度大了起来、大学生活忙了起来。真才实学傍身,新医学子们快速成长了起来!

来看2019年,新医教育亮眼的成绩单
8月27日,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马彩玲入选2019年度全国模范教师。
今年,新疆医科大学获得天山雪松计划、天山青年计划人才项目14项,自治区第十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5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决赛中,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组成的代表队在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5月22日,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专业技能大赛-2019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中,我校中医学院2015-2中药班的马文鑫同学荣获个人三等奖。
6月20日,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阿卜都热木江·如则荣获“全国第二届医学院校来华留学生(MBBS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一等奖。
6月27日,教务处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梁小弟和杨克力两名教师获“智慧教学之星”荣誉称号。
8月2日,在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中。我校分别获得团体奖三等奖,教师蒋红获得心肺复苏一等奖,崔蓉获得静脉输液二等奖,蒋琳获得心电监护三等奖,指导教师夏慧玲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8月20-22日,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马红老师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法医教研室的倪自翔老师获得优胜奖。
9月20日,在全国“丝路杯”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比赛中,我校口腔医学院三位学生苏毓、谢雪洁、罗甜甜,荣获团体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称号。
10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我校作为新疆6所入选高校之一,推荐的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miRNA的调节作用》入选地方高校学术论文,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持续气道湿化监测-预防感染(CHM-IP)相结合的气管切开面罩的设计和制作》入选地方高校展示项目。
10月18日至20日,在第六届“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本科)实践技能大赛中,克拉玛依学院梁世春同学获得CT组三等奖,叶若欣同学获得理论综合三等奖,任雨晨同学获得核磁组三等奖,克拉玛依学院荣获团体三等奖的佳绩。
11月15日,在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在读博士生罕迦尔别克·库锟同学获得中华医学会第2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青年英文病例大赛第二名。
新疆医科大学六位教师在第二届人卫慕课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比赛中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
12月4日,新疆医科大学《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第一阶段考试分析总结报告》,在2019年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临床医学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实证研究总结报告会被评为一等奖。
12月16日,在第三届“光华杯”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展示活动中,口腔医学院首次受邀参加此次活动,我校四名参赛学生获得“优秀团队”。
12月21—22日,第七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我校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霍新慧老师喜获全国中医基础高级组三等奖。
来 源:宣传部
视 频:董兵
责 编: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