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新校区故事】绝不能冻着娃儿们!

发布日期:2019-10-18  点击量:

天气预报说,一股较强的冷空气将于10月18号抵达乌鲁木齐,带来明显的降温和雨雪天气。听到这个消息,计划今天深夜对供热锅炉和蓄热罐进行第一次冲洗和注水试压的新校区建设者们不由得加紧了最后的设备检查和安全确认工作。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为新校区提供热源的四台电采暖锅炉

新疆医科大学新校区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电采暖锅炉供热,实现了供热系统的低碳环保、节能高效。但是要把温暖安全稳定地送进每栋楼宇、每个房间,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魏星敏和负责供热管网建设的夏青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魏星敏说:“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每个建设节点都要非常精细,绝不能冻着娃儿们!”

为新校区宿舍和食堂提供生活热水的蒸汽锅炉

在新建成的新校区锅炉房,工人们正在对供热设备进行打压前的最后调试和检修,给11个25米高的蓄热罐穿上了保温隔热的“外衣”。蓄热罐是用于储存电采暖锅炉加热后的高温水的设备,每个蓄热罐能承装300吨水,它们将为整个校区提供稳定的热源。但是当初把这些“大家伙”运来并安装固定在这里,却经历了不小的“磨难”。

穿上了“保暖外衣”的蓄热罐

托运蓄热罐的运输车辆是长30多米的重型车,但车辆底盘却像跑车一样低,这对道路的转弯半径和路面的平整度要求都非常高。在吊装作业前的一周,夏青带着施工队伍开始抢修新校区里的道路,为车辆进场做着准备。就在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齐备的时候,吊装前却发生了“意外”。晚上重型车辆就要进场了,抢修好的路却被其他施工作业给挖断了。怎么办?新校区指挥部又紧急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连夜抢修出一条新路来。夜间正是建筑材料进场的高峰期,刚抢修出的新路压实度和硬度都不够,没一会儿就被其他大型车辆碾压得坑洼不平。那一夜,抢修人员为了确保蓄热罐顺利进场,一整晚都在忙碌着平整和清理道路。

蓄热罐吊装

历经千辛万苦,蓄热罐总算是运到了。吊装作业又是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面前。38吨重的罐体需要被垂直吊起20多米,从锅炉房的顶部垂直放入固定在已架设好的承托架上。这要求作业的吊车必须有非常坚固的支撑点。但是,锅炉房周边因为施工的缘故都是回填土,地面比较松软,重达600吨的轮式吊车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支撑点下沉或者失衡的情况,后果不敢想象。

早在吊装作业前的一个月,建设者们就根据吊装公司的数据要求,对地面的强度、硬度和吊车的吃力点位做了精密测算。施工人员在吊车作业区域的地面上打了51个8到10米深的钻孔,并加入碎石打桩以提高地面的承载力。同时对吊装车辆与锅炉房外墙的距离做了严格测算,以防止吊车在作业时对建筑物外墙和地面造成过大的压力,影响楼体安全。

工人们安装蓄热罐 误差仅为2毫米

别看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可在安装的过程中却精细到了毫米。夏青说,工程要求每个螺丝之间的间隙误差不得超过8毫米,否则罐体根本就放不进去。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把误差压缩到了5毫米,这就要求钢结构厂家、土建工程厂家和设备生产厂家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精细施工,每个环节都要精密测量、严丝合缝,才能确保误差可控。让大家欣慰的是,当罐体安装到位之后,实际测量的误差只有2毫米。

眼看着低温即将来袭,供热设备、换热站和供热管线的建成,并不能让魏星敏和夏青松一口气,因为更繁琐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按照计划,18号凌晨五点,新校区的供热设备开始进入注水和调试阶段,施工人员要对锅炉设备进行冲洗和试压。仅在锅炉房里就有上千个接合点,每一个接合点都是一个可能出现跑冒滴漏的隐患。注水之后,工人们要对所有跑冒滴漏的点位进行紧固作业,还要进行系统调试、一级热网系统测试等多道工序。用他们的话说,供热不管前期完成了工作量的90%还是100%,只要热没有正式送出去之前,永远都不到50%。

魏星敏正在查看管网碰口施工的情况

为了这关键的50%,魏星敏吃住在了新校区,每天紧盯着各栋楼宇、各条道路下管网碰口施工的进程;夏青和同事们对锅炉房、换热站和一次热网的所有设备、管线做不间断的巡检,寻找并检修每一处跑冒滴漏的接口,未来还会经历更多的不眠之夜。

供热就像从心脏流向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哪根血管发生了堵塞或者细微的渗漏,都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眼看着天气渐渐转冷,保证前期的平稳送暖对于新校区的新建建筑来说至关重要。面对如此大面积的新建建筑供热,建设者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应对,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10月18号,新校区的10千伏六回路正式供电全部启用。在电力的保障下,新校区的热力源将为一期65万平米的新建楼宇平稳度过这个冬天保驾护航。通热后,供热设备要空转试运行,等到一切顺畅之后,将迎接同学们的入住。

来 源:宣传部

摄 影:李士胜 余淼

责 编:余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