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的一名援疆专家,现挂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病理科副主任。自2018年9月来疆,已历时8个月,每天接触各式各样的患者。作为一名援疆专家,我总是积极发挥桥梁作用,让在院看病的患者有机会享受到北京优质的医疗资源,这不仅是完成提高边疆人民健康水平的援疆使命,同时也能提升医院在疆内的影响力和口碑。

辗转全国终在家乡确诊
2018年11月,是我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的第二个月。一天清晨,患者郝玉珍前来会诊,该患者62岁,2017年3月开始出现咳嗽、咳痰,2018年1月CT检查发现肺内多发结节,做了经皮肺穿刺活检,接下来的病理切片在全国多家顶级医院会诊,均诊断为炎症,但各种病原菌检查均为阴性,各种抗炎、抗痨治疗均无效,病情进行性恶化。
患者女儿王蓓莉一走进办公室就拿出一个大大的纸口袋,里面装满了患者的各种住院检查资料,一个装了三十多张病理切片的盒子无声地告诉我这是一个棘手的病例。

经仔细地复阅病理切片,并与影像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多次交流讨论后,我初步断定该病例并非炎症而是罕见原发于肺内的淋巴瘤。淋巴瘤的诊断需要多项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的支撑,这些检查医院尚未开展。从患者家属焦急的目光中,我读到了深深的信任和满满的期待,我又怎忍心让她失望。于是我立即与北京的同事沟通,将患者的切片寄到北京,即刻进入绿色通道,免疫组织化学、基因重排,各项检测迅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很快便确诊为 “肺原发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这一诊断彻底改变了治疗的方向,患者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转到血液科,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一刻,患者女儿热泪盈眶地说:“辗转全国求医,没想到在自己家乡最终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感激之余,她还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并对医院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服务大加称赞。

这是我刚到新疆最开心的时刻了。时至今日,我和患者女儿仍然经常联系,了解她母亲的病情和回答她的咨询,由此也结下了友谊,给我的援疆经历添上了温馨的一笔。
锲而不舍为母子带去治愈希望
五月的新疆春意盎然,由医院病理科主办的“2019新疆临床病理学习班”圆满结束,学习班得到了来自北大医院两位全国知名病理学家的大力支持,他们不远万里送来学术大餐,学习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疆医学教育做出了贡献,也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病理科在疆内病理界的学术地位。
刚刚送走两位北京来的教授,办公室里就进来一位三十多岁神情焦虑不安的男士。他名叫巴里根太,是来自阿勒泰的一名哈萨克族兄弟。他的母亲阿丽曼·毛勒提汗,63岁,一个月前发现颈部淋巴结癌转移,全身PET-CT检测均未发现原发灶。巴里根太带着母亲的病理切片和各种检测资料跑遍了新疆多家大医院,也去了内地全国知名的医院会诊,均未能明确是什么肿瘤转移。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母亲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巴里根太焦急万分。听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病理科来了北京的援疆专家,便怀着一线希望赶来会诊。我仔细看了患者所有病理切片,淋巴结内转移的肿瘤呈实体型,几乎看不出能提供原发灶信息的结构特点,但凭借其细胞核的形态及边缘少许胶质的线索,我开始怀疑这是甲状腺癌的转移。经反复询问,巴里根太回忆起6年前,母亲曾做过甲状腺手术,当时诊断的是“结节性甲状腺肿”。这一病史信息的提供更增加了我的信心,确诊必须要做一系列甲状腺癌特异的免疫标记,其中一项关键标记医院没有。望着巴里根太求助的眼神,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心中升起,我一定要给这个患者一个明确的诊断。于是我再一次请求北京同事的援助。患者2013年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切片、本次淋巴结转移标本的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很快寄到了北京。北京的同事在仔细复阅了两次病理切片后,第一时间安排了各项免疫组化检测,两天以后,尘埃落定——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来自甲状腺,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这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最好不过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癌转移到淋巴结后,预后非常差,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却是一个特例,即使转移了,采用I131治疗,治疗效果依然很好,绝大部分患者均可治愈。

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后,我立即告诉巴里根太这个消息。电话那边能明显感到他无比激动,小伙子连声说“妈妈得救”了。这一刻,我的心情也难以平静,为巴里根太的母亲高兴。
北京和新疆虽相隔甚远,却通过援疆的桥梁紧紧相连。通过医院的平台,新疆患者不仅得到疆内高水平的诊治,还可以享受到全国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一名医生、一名援疆专家 ,我感到很骄傲。有幸参与到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中来,我亦不枉此生!
责 编: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