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结亲周】围坐炕头聊变化 结亲情谊道不完

发布日期:2017-12-18  点击量:

围坐炕头聊变化 结亲情谊道不完

 

    12月17日,坐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吃着亲戚们准备的美味汤饭和馕,新疆医科大学的结亲干部们和老乡一起畅聊党的十九大精神,共话祖国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相互交流着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和打算。努尔曼老师用接地气的语言给老乡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范鸿老师的亲戚麦麦提敏·图尔荪和妻子、女儿围坐在干部们身边,认真地听着宣讲,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亲戚们说:“村里组织了多次学习十九大的活动,大家通过看电视、听讲座,还有新疆医科大学的下沉干部们来家门口给村民们宣讲,大家对十九大的精神都有了很多了解,更为十九大报告中描绘的新时代充满期待。”

 

   说起这些年村里发生的变化,亲戚们最感谢的,就是新疆医科大学的驻村干部们。自从驻村干部到来以后,村里的变化很大,村干部的作风也发生了明显转变。现在无论是开会、办事、还是村务公开,都更加正规和严格了,老百姓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尤其是村干部为老百姓办事的意识和能力都增强了,村里的风气变好了,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亲戚的话语如和煦的春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新疆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访惠聚”工作以来,对基层干部的作风转变起到了督促和推动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风政风的新气象,愿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在图书馆洪丽平老师的亲戚阿不杜艾尼·热木提的家,洪丽平老师拿出为亲戚准备的围巾和衣服,为寒冬增添了一缕温暖。老人高兴地说:“亲戚送的衣服暖和,心更暖和。”

 

    在后勤处于永清老师的亲戚艾则孜·卡德尔家,结亲干部们通过交流了解到,这是一个三口之家,艾则孜的妻子因为出过车祸不能干重体力活,全家人依靠两亩核桃树和打工为生,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于永清老师勉励艾则孜,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新疆医科大学有定点招聘的项目,会协调帮助艾则孜去乌鲁木齐打工挣钱,增加收入,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听到于永清老师的话,性格内向的艾则孜十分感动,他说:“虽然现在孩子还小,家里离不开我这个唯一的劳动力,但是有了新疆医科大学结亲干部全心全意帮助我们的心,我也不能等靠要,一定要努力,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好生活。”

 

    艾则孜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努尔曼老师立刻拿出手机联系语言文化学院的支教老师阿迪拉。通过电话,孩子用国语亲切地呼唤着阿迪拉老师的名字,不停地说:“想老师了。”尽管阿迪拉已经结束支教几个月了,可孩子对支教老师的情谊却依然深厚,这份情感是新疆医科大学的支教老师们用全身心的付出和努力换来的,这种付出凝结成了新疆医科大学教职工与扎瓦镇老乡们之间水乳交融的深情厚谊。临走前,于永清老师给亲戚们送了一桶油和一些钱,依依不舍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团聚。

 

 

   夜晚,在阿不杜艾尼·热木提的家里,大家坐在一起畅聊身边的变化。村民们感激地说,自从村里来了新疆医科大学的驻村工作队,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一天天变好了,卫生改善了、道路修好了、家家都在盖新房,好日子正在向我们招手。今年,新疆医科大学还专门安排20多个老乡去乌鲁木齐工作,一下子给家里增加了几万块钱的收入。新疆医科大学帮助村民们做的好事说也说不完。


   听着老乡们用质朴的话语讲述这些年来的变化,也让结亲干部们由衷地感到欣慰,更为驻村工作队通过辛勤付出赢得的群众的好口碑而感到骄傲。此时,欢乐的麦西来甫音乐响起,大人、孩子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团结,稳定,和谐,共融共进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学习国语情更浓 携手逐梦奔小康

    12月15日,结亲周第三天,库提热木村的结亲干部张学良、兰春琳、刘涛和吴顺华来到第三家帕太姆•卖卖提的家看望。帕太姆•卖卖提独自扶养四个孩子,生活过得很辛苦,但帕太姆•卖卖提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她向结亲干部们说起,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国语,为孩子们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大儿子艾力目前是墨玉职业学校的一名学生,即将去南京实习汽车维修,学习国语成了艾力必须要克服的难关,正在上初一的大女儿热西代,是家里唯一可以用国语交流的孩子。吴顺华鼓励孩子们说:“语言是通向更广阔的世界的钥匙,你们一定要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争取学好语言和本领,为家庭分忧,为家乡增光添彩。”

 

    脱贫攻坚到了决胜阶段,除了输血还要自身造血,帮助恢复造血才是脱贫的硬道理。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们和结亲干部携手共同攻坚克难,在帮助帕太姆家脱贫的路上永远都拧成一股绳。因为她会织地毯和缝纫技术,工作组为她提供了就业岗位,每月可有1500元的收入,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帕太姆•卖卖提一家走上致富路提供了帮助。帕太姆激动地说:“第一次吃到结亲干部们亲手做出来的饭菜,非常好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国语,能和亲戚顺畅的交流。”

    小康梦就在眼前,有了各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我们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就一定会实现。

 


同吃同住话家常  亲戚家里暖意浓

 

   “起来了吗,昨晚睡着冷吗?”“温度刚好,很安静、很舒适和自家一样睡得香!”
    12月17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米热古丽老师的亲戚图热妮萨早已起床,生好了煤火,炉颈通红,屋外小雪飘飘,但屋内却温暖如春。王勃老师家的亲戚阿卜杜克热木·热杰普一大早就来到这里,准备接结亲干部们去他家里住下,自从听说亲戚来到了村里,他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巴不得早些让结亲干部们在自己家里多住几天了。

 


    正当大家围坐在火炉边聊着家常的时候,常海老师和阮晓丽老师的亲戚也纷纷找来,真诚地邀请结亲干部去他们家里坐坐,有的亲戚甚至直接拿起行李准备放在自己的电动车上。老乡们的盛情,让结亲干部深受感动。 

 

    在阿卜杜克热木·热杰普的家,热腾腾的抓饭早已备好,结亲干部们被亲戚的热情融化了。阿卜杜克热木为了让结亲干部们住得舒服些,在家里一间新修的房屋内,请人来打通了通风烟道,并新安装了一个火炉,还精心为大家准备了羊肉抓饭,并特地新买了餐具。得知有结亲干部肠胃不舒服,阿卜杜克热木又专程去购买了酸奶……看着亲戚们为我们做得点点滴滴,我们深切感受到,尽管老乡家的炕头有些简陋,可却是他们家最暖和舒适的一间;尽管他们说不出自己的心意,却在掏心窝子地对我们好。
   
    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不是简单地住在老乡家里,而是能够走进老乡们的内心,见面时亲密的贴面礼,劳动时真诚的帮助,交流时情感的融合,分别时依依惜别的牵挂,汇聚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力量。
   

 

点点滴滴都是情(花絮)

 

 

帮亲戚家清扫庭院

 

把你的小脸擦一擦

 

骑着电动车 一起赶巴扎

 

清扫街道的积雪


   
供    稿:胡俊俊、吴顺华、米热古丽、黄玲
责任编辑:余淼
主    编: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