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照片内外:被记录的勘测场景与未言说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10-17  点击量:

【新医记忆·校藏遗珍】翻开新医的历史,那些珍藏多年的珍贵图片与实物诉说着创业的艰辛,斑驳的器械见证着执着的探索,泛黄的文稿凝结着智慧的结晶……让我们走进时光之门,循着这些珍贵的遗珍,溯流而上,听尘封的档案开口说话,看褪色的影像重焕光彩,激活凝固的岁月,感悟一代代新医建设者的赤子之心……

这里,流淌着新医精神的源头活水,镌刻着新医人永恒的红色基因密码。让我们以史为镜,汲取磅礴力量;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未来新疆医科大学更加璀璨辉煌的新篇章!

在学校校史资料室中

封存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4 年 5 月

记录的是 “乌鲁木齐医学中心区”

土建工程开工建设前夕的

勘测场景……

照片里,三位身着便装的军人分工明确:一人操作水准仪,一人手持数据记录簿,一人扶住塔尺,在鲤鱼山西侧的荒地上有条不紊地确定不同位置的高程,细致开展“抄平”“放线” 工作。

为探寻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前往自治区档案馆,寻找到了一份与照片场景对应的勘测合同。

undefined

这份合同签订于1954年5月18日,共3页,为手工书写版本,字体规范清晰,透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合同中明确,甲方为“新疆省卫生厅”,乙方为“新疆军区工程处”,核心任务是完成乌鲁木齐医学中心区的定桩走位测量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合同的工期仅有11天,字里行间满是那个年代建设者们对在新疆建设一所现代化医学院校的迫切心情。为如期交付勘测成果,队员们带着简陋的设备,一头扎进了鲤鱼山下的荒地里。

当时,这片荒地中有一条溪流,从如今的阿勒泰路和平渠流出,途经儿童公园、学校园厅、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学校东大门,最终沿府友路流淌而下,溪流周边树木杂草丛生,给勘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但勘测人员用激情与坚毅,让一根根石桩和木桩,在荒地上“立稳” “站直”,为施工建设打下第一份精准的数据基石。

转眼70多年过去了,新疆军区工程处的队员们勘测过的乱石戈壁,已经成为新疆医科大学新医路教学区和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区;勘测过的荒地、农田和菜地,如今已经成为子女学校、家属区、足球场和京都小区的所在地。

透过这张老照片,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光,看到光秃裸露的鲤鱼山被郁郁葱葱的绿色覆盖,照片左上方的土路变成了今天新医路校园里的南北大道。杂草丛生的荒地里,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住院楼、办公楼、住宅楼拔地而起,成为了为祖国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值得新疆各族人民信赖的新疆医学高等学府——新疆医科大学。

照片中,三位建设者的身影已定格在历史的一瞬。他们,正是许许多多老一辈新医奋斗者的缩影。他们的功绩与精神,共同铸就了新疆医科大学的不朽丰碑。“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附录:

勘测合同

兹因甲方委托乙方承担乌鲁木齐医学中心区定桩走位测量,经双方同意订立下列条件共同遵守:

一、勘测要求:依据原设计坐标订立木桩与石桩为建筑放线之根据;

二、本工程完成时间:于1954年5月29日全部完成。

三、费用之计算及付款办法:

1、人工:技术人员以大工计,每工50000元(折合新人民币5元),测工以小工计,每工28000元(折合新人民币2.8元),但外出人员每工另加30%计算。

2、材料费以实际用料费用计算(包括木桩、图纸费用)

3、仪器损耗费:根据工作日报表天数,内外业工作天数每日50000元(折合新人民币5元)。

4、行政管理费:以总额40%计算。

5、付款办法:甲方于领取成果时将全部费用一次付清。

四.其他:

1、甲方负责供应乙方人员至勘测地址之交通工具及居住房舍。

2、乙方人员在勘测中由于工作之需要而损毁之树木禾苗等均应由甲方负责与老乡协商和赔偿。

3、乙方则于结算费用时应作日报表一份供甲方审查

4、乙方进行工作时,由于天气风雨雪之天气阻碍得按日伸延完成日期。

五、附则:

1、乙方供给甲方勘测成果各5份,如甲方需超过份数另付款领取。

2、本合同签订正本一式二份,付本四份,甲方二份,乙方二份。

3、本合同自签订日起生效勘测完毕结清费用后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