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喜报!新疆医科大学5位学者入选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发布日期:2025-10-17  点击量:

喜报!

新疆医科大学5位学者

入选2025年全球前2%

顶尖科学家榜单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榜单共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聚焦本年度的学术成就)。本次更新的榜单中,我校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温浩2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温浩、张文宝、黄张建、孙健5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彰显了我校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B4E4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温浩 张文宝 黄张建 孙健(从左至右)

终身科学影响力榜

7496

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CFEB

我校上榜者介绍

13C35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共党员,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乌国)新药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第十二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民族药学研究,系统构建了新疆民族药产学研创新体系。带领团队完成了62种经典药材的药效物质研究,分离鉴定了6000余个化合物,包括50余种新骨架类型和1200余个新化合物。先后获批新药临床批件6项;在乌兹别克斯坦创建了新药研发与转化技术实体平台,获乌兹别克斯坦药品生产批件5项。完成了25个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和应用。获国内发明专利140件(第一发明人)、国际专利12件,已转化23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550篇,其中SCI论文413篇。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特别贡献奖、中乌友谊突出贡献奖、新疆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专利奖一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

7DD32

温 浩

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包虫病防诊治与肝移植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名誉主任、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包虫病学会副主席、新疆医院协会会长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际包虫病学会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奖科技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奖、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及二等奖等,共计20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1项,包虫病诊断试剂盒国家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1个。主持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地方病(包虫病)和普外科建设项目等共计20余项。人民卫生出版社《包虫病学》,《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科学出版社中英文《包虫病图谱》,以及中俄文《包虫病防诊治教程》等专著8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共计800余篇,其中SCI论文271篇和中文核心期刊60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1.3分和最高引用393次;获得中国医师奖、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D5FE

张文宝

博士、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人畜共患病防治研究,研究重点主要在包虫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病原生物学,病原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疾病的诊断,控制策略与模式,疫苗的研制和小分子药物的发现等方面。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寄生虫病分会包虫病学组组委,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公共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新疆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和新疆包虫病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完成了包虫病病原-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包虫病控制策略和模式推广全国400余县,使我国包虫病达到基本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地区基金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自治区重点课题1项,自治区“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企业横向合作课题1项,以及WHO/TDR、英国Wellcome Trust课题、美国NIH、澳大利亚NHMRC课题等。发表论文190余篇,近五年被连续列为中国“高影响力”被引作者。主/副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6部。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2项专利完成了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国际发明专利1项。

E490

黄张建

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青,江苏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关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氮相关药物以及心脑血管创新药物研究。近年在药物化学、化学及相关领域杂志J Med Chem, JACS,APSB, Chem Sci等发表100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子任务、自治区重点研发、自治区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创新药物研究方面,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9项,已获授权27项,申请PCT专利11项,获得美国、欧洲八国、日本、加拿大和印度授权专利各1项。实现新药成果转化2项,其中AAPB项目已入I期临床研究。

E4BF

孙健

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2011—2023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2023年6月以第三层次人才引进到新疆医科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生命分析和药物分析新材料与新方法、中药现代化与纳米医学诊疗等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al. Chem. (20),Bioact. Mater.,Biosens. Bioelectron. (4)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80篇,其中80%为JCR一区,60%为中科院一区,他引超过3200次,H指数36,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至今连续6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等。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特聘研究骨干,自治区“天池英才”引进计划的领军人才。

该榜单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以总引用数、H指数、HM因子等6种综合指标,分为22个领域和174个细分子领域,分别展示了职业生涯长期和单一年度(2024年)的影响力数据,推出“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