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施小明一行访问我校,围绕新疆慢性病防控攻坚与公共卫生学科发展,与校党委书记柴林进行交流,并作专题学术报告。

座谈会上,柴林代表学校对施小明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专家团队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医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科研合作契机。希望双方深化在慢性病防控、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施小明作了题为《基于暴露组学的慢性病环境病因研究》的学术报告,系统阐释了暴露组学在慢性病环境病因研究中的理论逻辑与前沿进展,分享了暴露组学在数据库构建及分析方法中的经验,将复杂的医学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应用案例,为环境健康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报告内容生动详实、深入浅出,专业启发性强,双方就暴露组学在新疆的应用前景开展了交流。

会后,施小明一行与我校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交流座谈,了解了学院发展现状及"四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他对我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科基础及人才培养成效予以肯定,并针对学院面临的科研攻关难点,结合疾控体系改革实践,从优化学科布局、建设跨学科平台、开发健康大数据等方面给出了指导建议。

施小明一行参观我校校史专题展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办公室主任孙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政策与法规标准室实习研究员张琳歆;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新疆国际医疗中心(新疆国际医院)党委书记杨新玲,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工程技术学院、健康管理学院的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专家简介
施小明,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党委常委、副主任(副院长),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主编专著8部,组织规划实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计划,牵头建立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第20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施小明主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与老年健康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