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首届校史研究学术论坛
庚续红色血脉 · 传承新医精神

3月28日,新疆医科大学首届校史研究学术论坛在雪莲山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新医精神”为主题,梳理和展示我校校史编研成果,学习借鉴各兄弟高校校史研究的宝贵经验,交流分享校史专项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收获,引导新医广大师生重温校史的厚重历史底蕴,传承红医精神,凝聚奋斗力量,更好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会议邀请到兰州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校史研究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张克非教授出席论坛。
会议指出,校史研究是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抢救历史资料、留存新医记忆的关键举措,也是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知校爱校荣校兴校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充分认识校史资料挖掘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全面系统地梳理学校的发展历程,从新医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首届校史研究学术论坛的举办,对我们推进文化润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师生们能够借此机会,感悟先辈们的崇高风骨和坚定信念,厚植爱校情怀,让校史研究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主旨报告
论坛邀请到三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深耕校史研究领域多年的专家在线上作了校史专题研究的主旨报告。专家们从不同视角为新医师生解读了校史的深刻内涵、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为我校的校史编写和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方法路径。

金富军教授作了《校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校史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以清华大学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校史选编要定位明确、重点突出。在大学校史研究中要自觉树立“时代精神”和书写主体地位的转换意识,立足整体视野,注重基础史料的挖掘,确保研究体例完备,充分动员和组织校内外力量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形成浓厚的校史研究学术氛围。

汤涛教授以《校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播推广》为题作报告,他结合华东师范大学校史资源的挖掘利用情况和取得的社会效果,提出了以“档案为体、校史为用、体用贯通、传知播识”为目标的校史资源利用方法论。结合“为无人认领的毕业证书寻找主人”的成功案例,生动阐明了创造档案文化品牌的巨大社会价值,深入剖析了校史开发利用与传播推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新医师生介绍了如何突破边界进行“蒲公英式”传播的理念和方法。

欧七斤教授作了《大学校史的顶层设计与编写原则》的主题报告,报告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阐述了大学校史研究的属性,指出校史研究应归属于史学与教育学交叉形成的教育史研究领域。他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的组织机构沿革,指明了大学校史研究做好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校史编纂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介绍了当前校史研究领域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我校提供了编写校史的新思路。
聘任仪式

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剑峰为张克非教授颁发了新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聘书
颁奖仪式
2024年,我校开展了校史专项课题研究工作,立项的14项课题负责人从多维研究视角出发,聚焦学校不同历史时期,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医疗服务等领域取得的突出贡献开展深入研究。所形成的14项研究成果,极大填补了学校校史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也为学校校史馆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

首届校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首届校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首届校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获得者
新疆医科大学首届校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获奖名单

交流汇报

从左至右:赵静、孙元鹤、蒋红
校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奖者代表,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赵静、中医学院姜德团队的孙元鹤、科学技术处的蒋红分别作了《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展各阶段的不同领域具有突出代表性人物的史料挖掘和整理》《“西北燥证”研究脉络传承》《新疆医科大学在新疆重大疾病、特高发病防治方面研究的相关校史史料挖掘》的交流汇报。

张克非教授对我校校史专项课题研究作了点评指导,他希望新疆医科大学继续做好校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和升华新医70年来在发展奋斗中凝结形成的精神、文化和校风等宝贵财富,探索建立学校校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专兼结合的编研力量,源源不断地形成在校内外更具影响力的校史编研成果,为新疆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筹备工作小组顾问团专家,各单位分管宣传工作负责人、宣传干部及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