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米高空到急诊室,空地救援无缝接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跑赢生命加速度!
万米高空,他们像雷锋一样挺身而出。3 月 4 日 17 点 30 分,从杭州飞往乌鲁木齐的南航 CZ6920 航班上,47 岁的许女士(化名)突发胸痛,情况危急。同样乘坐本次航班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团队在听到乘务员广播后,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迅速施救,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从万米高空中4.5小时的生命守护,到下飞机后仅用了24分钟赶至新医大一附院急救·创伤中心进行救治、手术,无缝衔接的急救行动让许女士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于今天上午11时10分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天对于经历了一场飞机救援惊魂一刻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团队来说,也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上午11时10分,经他们抢救的患者许女士身体状况趋于平稳,终于从重症病房转入了普通病房。
许女士前一天搭乘飞机回乌鲁木齐,在乘机的前几天,她已出现了不适症状,医生曾建议她住院治疗,可她没有遵从医嘱,依然带病登上了飞机。飞机起飞仅 20 分钟,许女士便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如汹涌的潮水般袭来,让她疼痛难忍、大汗淋漓。乘务人员发现了她的异常状况,立刻通过广播急切寻找医务人员的帮助。
此时,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陆晨带队的专家团队,恰好也在这个航班上。听到了广播后,陆晨与医院急救·创伤中心主任彭鹏、重症医学中心重症一科副主任柴瑞峰、老年医学科副主任苗海军,没有一丝犹豫,迅速起身赶到患者身边察看情况。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专家们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这种疾病病情危急,如果不及时救治,随时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的生命。
时间紧迫、分秒必争,专家团队即刻展开紧急救治。他们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口服 300mg 阿司匹林,并安排患者躺下吸氧。然而此时,飞机却突然遭遇空中气流,剧烈颠簸起来。专家团队却毫不退缩,在摇晃的机舱里紧紧守护着患者,持续进行抢救,那坚定的身影仿佛在与死神顽强对峙。
十几分钟后,许女士的症状稍有缓解,可短暂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心绞痛再次凶狠袭来。医务人员毫不犹豫,再次为她含服硝酸甘油。在后续漫长的飞行过程中,新医大一附院的医生们轮流守护在患者身边,不间断巡视,一边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一边耐心安抚她的紧张情绪。在专家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患者的病情终于逐渐稳定下来。
在机上专家团队全力抢救患者的同时,陆晨第一时间通过卫星电话启动了“空地一体化”救援,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严媚、儿科学院副院长热娜·买买提积极辅助,地面指挥中心实时监控航班动态,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开启急救绿色通道,新医大一附院急救·创伤中心、心内科导管室同步进入备战状态,各环节紧密配合,一场生命接力在空中、地面同步展开。

22时25分,航班准时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等候多时的新医大一附院120急救组迅速将许女士转运至急救·创伤中心,经过医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为许女士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最终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从飞机舱门到一附院急救·创伤中心,医务人员仅用时24分钟。

随后,许女士转入医院心血管病中心重症监护室(CCU)接受密切监护与紧急治疗。入院1小时内,CCU医疗团队为其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精准评估冠脉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
目前,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已于3月5日11时10分转科至冠心病一科,进行全面的后续治疗。
在这场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急救过程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沉着冷静的职业素养,在万米高空上演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从离开飞机舱门到医院手术室,整个过程仅用一个半小时,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他们是万米高空的活雷锋!
他们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为患者生命健康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撑起了一片光芒万丈的天空,让生命的奇迹得以在绝境中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