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新医老一辈学者的优秀典范,一生致力于研究蒜氨酸造福百姓的人民科学家,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家陈坚教授于2023年11月12日凌晨五时二十分因病辞世,享年88岁。

陈坚教授,一生都在为新疆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事业不懈奋斗。他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展现了新医老一辈学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质,和对人民健康事业执着追求的崇高精神。陈坚教授说:“个人的发展跟国家的发展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做出贡献。”他也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热爱新疆、服务新疆——陈坚

193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陈坚,自幼立志参军报国,之后在长春空军卫校学习药剂学。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部队生活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意志品质,也让年轻的陈坚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959年,陈坚教授的北京医学院毕业证
1959年,在党的号召下,陈坚和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儿科系、口腔系、卫生系和药学系的应届毕业生30人来到新疆。经过几天艰苦的长途跋涉,这批怀揣报国理想的年轻人终于踏上了新疆这片热土,开启了建设边疆的火热生活。

1959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合影(右一:陈坚)
陈坚来到新疆后,相继在乌鲁木齐卫生学校、新疆中医学校工作。1978年,新疆医学院增设了药学系,陈坚一人承担起专科、本科、留学生和研究生班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分析》、《卫生分析》、《毒物分析》、《医用化学》等课程的主讲任务。他始终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兢兢业业,把一腔热血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
陈坚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天山南北,在各个医药卫生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坚教授与博士生讨论课题
“不论走到哪个市、县、乡医院、药检所或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都能遇到我的学生,并受到热情接待,让我倍感温暖、难以忘怀。”昔日的师生成了感情深厚的朋友,每每谈起自己的学生,陈坚都流露出骄傲的神情,“看到他们事业有成,在各个岗位上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这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感到最光荣的事情!”
陈坚在培养扎根边疆的医学人才事业中投入了全部心血,同时为科技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1969年,陈坚参加了“新疆中草药”调研组,分赴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的山区、河谷和平原,对新疆蕴藏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进行实地采集、鉴别等系统的整理,并汇编出版。
一次,在高山林地看到一位哈萨克青年牧民赶着羊群在山上的牧道走得气喘吁吁,他随手摘了一把“天山花楸”的树叶在口里咀嚼,经询问被告知:咀嚼这种树叶可以缓解气喘。陈坚和同事们赶紧采集了样本,回到新疆医学院进行成分分析和提取,显示“天山花楸”树叶提取物,止咳效果优于贝母,平喘效果优于氨茶碱,同时兼有强心和保护心肌的作用。首次发现“天山花楸”是防治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咳喘病”的未来药物。

陈坚教授采用精制亚麻油与结晶碘合成碘化油
他还为攻克“地方性缺碘病”积极研发,精选和田的核桃、塔城的红花籽及伊犁的亚麻籽,冷轧取油,精制成注射用油,与结晶碘合成“碘化油”及试制注射液,设计了批量合成碘化油的专用仪器设备、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经反复试验,获得成功,取得极好的防治效果,为基本解决新疆延续百年的“缺碘性甲状腺肿”疾患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我在新疆工作50多年,最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工作和贡献。”陈坚说。

陈坚教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化学系荧光寿命试验室
1987年,陈坚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访问交流。期间,他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成天泡在实验室里,完成了“地下水硝基类污染物过程分析技术研究”、“多种分子探针氧猝灭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研究”等分析化学领域的世界性前沿课题,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了主要的研究成果。

光纤化学传感药物溶出释放过程监测仪及主要发明人 (右起:陈坚教授、李新霞博士、朱滨博士)
回国后,陈坚搭建了我国药学界第一个“光纤化学传感过程分析”科研平台,将国外学到的光纤传感技术和理念应用到医药研究领域,将光谱技术、计算科学、医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对于发展我国现代医药科技有重要的意义及广泛的用途。两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自治区高技术计划项目等经费资助,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

陈坚团队研发的两种全天然大蒜制剂
在科研的道路上,陈坚带领团队勇攀高峰,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与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兽医所的专家合作,研发长效兽用药物,克服了牲畜转场给药的困难,节省了牧民的开支。他带领科研团队利用新疆优势植物资源,研发出系列健康产品。其中,“金可乐”饮料荣获国家卫生部第一届保健食品饮料类唯一金奖。全天然大蒜制剂:“大蒜肠溶片”和“佳力神蒜素肠溶片”至今仍有很大市场。
2002年6月,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推荐下,陈坚与企业合作创办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由他担任技术总监,开展“光纤传感药物溶出过程监测仪”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他带领科研团队反复试验攻关,形成了自有知识产权、光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光纤传感药物溶出/释放度原位过程监测仪器系统。经鉴定为国内唯一、世界先进。项目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陈坚教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华医学科技奖荣誉
2006年6月,陈坚创新提出“研发高效大蒜新制剂”的设想,依托新疆特色药用资源的优势,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取有效成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健食品和高效新药。
他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新疆大蒜的资源分布、植物提取物的制备、药理学及制剂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申请获得“鲜蒜中提取蒜氨酸的方法”、“从鲜蒜中制备蒜酶的生产工艺”、“蒜氨酸对照品的制备方法”、“一种蒜氨酸/蒜酶二元释药多层片”等七项发明专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坚教授研发高效大蒜新制剂
后 记
陈坚曾多次做客新疆医科大学“励志讲坛”,为一代代踏入新医校门的医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成长和奋斗经历,讲述在科研道路上的不畏艰辛、不惧失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拼搏故事。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新医学子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奋勇向前,追随老一辈新医人的奋斗足迹,砥砺前行。

陈坚教授与新医学子们在一起
在陈坚教授的生前自述中,特别提到了他的博士研究生唐辉,在博士学位论文“致谢”中对恩师陈坚的评价:
我的博士学业是在导师——陈坚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付梓之际,寒窗苦读的回忆与感恩戴德的情怀拥堵于心。导师出身名校,甘寓僻壤、不辞简陋,数十年不辍治学,孜孜以求,学术造诣不落窠臼,桃李满枝尽显张华,其声望在国内药学界早已声名远扬。同时,导师性情鲜活、达观进取,更有三界五行多栖的能耐,令我感佩至深。受惠于恩师,不仅学术长进,而且开悟人生,渐成“独善其身、与时俱进”这般苦修却又入世的核心观念。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此实践现实、迎接挑战,坚信终有成果。因此,我由衷地感谢恩师!
陈坚在自述中说,能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我所奋斗和辛苦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用一首诗为自己的一生作了如下的注脚:
春去秋来岁月稠,满怀激情,跨越世纪时空。
在鸭绿江的炮声里,投笔从戎卫家国,
东线无战事,学海再造炼真功。
在那求知若渴的青春岁月,忘不了优美的校园和恩师的辛劳。
在那动荡的岁月里和祖国风雨同舟。
丝路西行驻天涯,建设边疆无悔意。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我们青春不再,但热血犹浓。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里,三山四海求索、奋勇创新。
在艰苦创业的园地,辛勤耕耘,培育新枝。
无情的岁月染白了头,为什么还有往日一样的灿烂笑容。
历尽七十个沧桑,为什么依然保持年轻的心动。
一个甲子的奋斗,其乐无穷,欢乐和幸福伴随着夕阳光辉。
陈坚老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