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为生命“守岁”,重症医学科医生这样过年

发布日期:2023-01-25  点击量:

为生命“守岁”,重症医学科医生这样过年

1月24日大年初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四科副主任医师王毅像往常一样一早就穿戴好出门,9点多赶到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新春佳节,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四科病房里,和往常一样安静而忙碌,医护人员有的忙碌在办公室,有的守在病房里,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为“生命守岁”。

1月24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四科病房内,副主任医师王毅带着团队正在查房了解患者情况。

10时,王毅准时出现在病房,跟团队一起查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今天感觉怎么样?如果咳嗽有痰及时叫护士。”18岁的小江(化名)因为意外坠楼,多个脏器严重损伤。治疗涉及多个专业学科,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在这里的10来天里,通过王毅和团队的悉心照顾和治疗,小江已脱离生命危险,进入康复锻炼阶段。

“在我们这里,送进来时情况比小江还严重的患者有很多,通过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当他们康复转入普通病房时,我们最开心。”王毅说。

结束查房后,王毅回到办公室从书柜里拿出一本《重症量化脑电》准备学习,他说,因为重症医学科与很多学科都有关联,医护人员就得不停地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记者注意到,王毅的办公桌上放着各类干果。“我们一忙起来,经常会错过饭点,就得用这些补充体力。”王毅笑着说。突然,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王医生,急诊科送来了三名患者!”

“好,我这就来!”交接工作、安顿好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与家属沟通……此后的时间里,王毅在不同的病房间穿梭巡查。“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至于晚上几点能休息,那要看病房的情况,通宵是常有的事。”说起自己的新年愿望,王毅说:“我们的家属期盼我们回去,病患的家属也同样如此。我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回家,与家人团聚,好好过个年。”


大年初三,新医大学五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的守护

图片1月24日,大年初三,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记者推开贴着大红福字的门,随处可见的红灯笼、“中国结”、窗花,让原本整洁透亮的病区里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和往年相比,这个春节,我们要更忙碌一点。”当日11时许,该科主任王海旭、护士长王亚梅带领着20余名医护团队轮班值守在病房、门诊,全力以赴打好“保健康、防重症”主动仗。

节前的一波新冠感染高峰,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紧急扩容,医院还协调了其他科室病房增援,应收尽收患者。这个春节,科室住院患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且大多数为老年人,还伴有基础性疾病,一想到他们的情况稳不稳定,值守的医护忙不忙得过来……王海旭就不自觉地来到医院、换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到每个病房巡查,并与管床医生探讨重点患者的救治方案。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叠加新冠病毒感染,近一个月里,患者不断地增长,还好,最难的时候我们医护、患者相互支持,都挺过来了!”王海旭向记者说道,假期,遇到危重病人,科室医生们都会主动来医院,病人情况稳定了我们才能安心。

“太高兴了!我妈妈今天要出院了,可以回家团聚了,谢谢王主任,谢谢医护人员们,是你们帮我妈闯过难关,你们辛苦了!”查房中,患者尹玉珍和女儿王爱华拉着王海旭的手,连连道谢。

两周前,85岁的尹玉珍因慢阻肺、支气管扩张并咯血、肺栓塞等多种疾病进入该科住院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精心守护,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一度危重的老人症状明显改善,符合出院标准。当天上午,王海旭和王亚梅为老人做最后一次“查房”,叮嘱她出院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医生护士们和我孙子孙女一般大,张口闭口喊我‘奶奶’,输液打针多怕我疼,还想着法哄我开心,住院有他们在,我很舒心更安心!”尹玉珍说起医护人员们的温暖照护,心里暖暖的。

当日15时,刚刚送走一批患者康复出院,护士长王亚梅,终于能摘下口罩,喝上两口热水,准备吃热了又热的午餐。

“每天看着患者们陆续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我们打心眼里开心,我相信,这也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王亚梅说。


来 源:乌鲁木齐晚报

责 编:董 兵

审 核:辛 萍